「隐形炸弹」随时引爆 急性病发开刀更危险

2023-12-10 00:00

到私院进行「通波仔」手术所费不菲,不少病人因此却步。
到私院进行「通波仔」手术所费不菲,不少病人因此却步。

心脏病发「话来就来」,隐形患者若来不及做手术,后果不堪设想。港大临床医学院内科学系临床教授姚启恒指,不时见到公院病人在轮候进行「通波仔」手术期间发病,结果需做紧急手术。且因急性心脏病发无法预测,病人可能在街上或家中发病,未及入院已死亡。即使及时送院,病人也可能因心肌梗塞,引致心脏肌肉逐步坏死,使其身体状况变得相当不稳定,增加「通波仔」的难度,他坦言:「假设正常通波仔手术的危险性是1%,紧急情况下通波仔会令危险性增至5%。」 
人口老化  公院服务供不应求

不过,现实情况是,公院服务已供不应求。姚启恒表示,长者与心脏病发生率有很大关系,随着本港人口老化,公营医疗系统难免承受沉重压力,公院医生又不足,想加班增开手术节数亦有困难。

心脏科专科医生胡志和表示,一般评估需否「通波仔」要看3大现象,一是病人曾有疼痛,二是冠状动脉中有血管已阻塞7成或以上,三是心脏供血不足,「血管塞几多成并不是唯一的金标准。」惟他指出,因心脏供血测试相当昂贵,动辄需1万至1.5万元,故不论在公营或私营医疗系统的覆盖率均不高,「在私家会先叫病人做心脏电脑扫描,有需要再做供血测试,惟因电脑扫描已需花费5000至6000元,几难开口再叫病人做其他检查。」

公院受资源所限,更难为每名病人进行供血测试,变相只能用「血管塞几多」、「病人有无痛」作为判断手术需求的指标;若患者心电图有转变、曾急性心脏病发,轮候次序或会相应提高。但若病人无痛楚,或者血管堵塞位置在末端,亦可能被评估为不值得做手术,要视乎病例具体情况和个别医生的判断。

胡志和指,10年前在公营系统工作时,已见「通波仔」需求不断上升。心脏病永远难料何时会转变,有人3条冠状动脉堵塞,但病情稳定;也有病人塞一条血管也出事,足以致命。他叹道,前线医生很多时会为病人情况差而着急,惟因手术名额有限,「上司未必同意呢个病人要先做,因为根本无咁多位。」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