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生研AI批改中文作文软件

2023-09-18 00:00

梁咏荍(右)与郑乐之开发本地首个AI中文作文批改软件,除了评分外,更可生成详细的评语,改善学生表现。
梁咏荍(右)与郑乐之开发本地首个AI中文作文批改软件,除了评分外,更可生成详细的评语,改善学生表现。

人工智能(AI)技术急速发展,教育科技应用更见普及。中文大学举行创新及创业日,展示师生及校友的科技发明,有准教师开发本地首个AI中文作文批改软件,按文凭试中文科评分准则,自动批改学生作文及生成范文,已有逾10间学校试用。参与研发的准教师梁咏荍指,AI协助学生针对性改善写作技巧,「不是得个分就算。」
中大中文教育系四年级生梁咏荍,夥拍音乐系硕士生郑乐之及两名友人,年初着手开发本港首个,以AI批改中文科作文的教育科技软件「巫笔」,教师扫描学生文章后,软件会自动批改,按内容、表达、结构、错别字等文凭试评分准则,生成分数及近千字评语;亦可按写作主题、学习目标及学生年级,自动生成范文,提升教学成效。
按DSE评分准则批改

梁咏荍指,不少在职教师反映批改作文耗时,整个学年平均为每名学生批改8篇作文,一班30人的班级动辄逾200篇文章,工作量惊人,「有些老师很忙,只会写一句评语,甚至写下『已阅』了事」,学生无法针对性改善写作技巧。郑乐之表示,有校长要求教师向学生提供详尽的评语,增加他们的工作压力,影响教学质素,「如果教师花很多时间『微批』每篇文章,提供高质素的评语,他们便会很辛苦」,AI让教师腾出改簿时间备课和休息,有利教学相长。

软件嵌入ChatGPT等AI工具,利用大语言模型学习,提升生成内容的准确度,现时软件已深度学习逾千篇文章,包括考试及评核局上载的文凭试考生作文、夥伴学校提供的课业等。逾10间学校及补习社免费试用,合共约170名使用者,团队冀完成测试,半年后正式推出市场,定价介乎约5万至8万元。

考评局每年会在文凭试结束后,出版各科《试题专辑》,中文科载有试卷主席撰写的评语,解释评核准则、作答注意事项和分析考生表现,提出改善建议。
助学生改善写作技巧

作为准教师的梁咏荍认为,罗列详细的评语,是促进学生学习的评估模式,「学生作完文不是得个分就算,通过仔细的评语知道往后要怎样进步」,AI省略人手编制时间,学生备战文凭试时,亦能参考评语改善写作技巧,有助争取佳绩。

郑乐之亦认同,AI便利教师的教学工作,「有了AI的存在,教师的教学质素提高,令全港学生水平跟着提高。」他强调不论学生的能力、家境为何,皆有权利获得学习资源提升成效。

初创团队将于周四起,一连三天参与中大举行的创新及创业日,示范操作和分享研究成果;同场约有40多队由师生与校友组成的初创队伍参展,展示其创新与科技发明。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