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大「社会融合指数」 长者政策获最多支持

2023-09-12 00:00

李肇佑指,「社会融合指数」有助决策者了解,边缘群体所面临的挑战。
李肇佑指,「社会融合指数」有助决策者了解,边缘群体所面临的挑战。

对于长者、少数族裔、残疾人士等边缘群体的政策,以往无法确定公众的接受程度与观感。浸会大学的研究团队制订「香港社会融合指数」,以追踪相关政策的公众支持度,并评估其成效。首个利用指数进行的调查显示,为长者而设的政策最获市民支持,而针对性小众的政策所获支持最少。

「香港社会融合指数」由浸大政治及国际关系学系副教授李肇佑的团队制订,成员亦包括教育大学亚洲及政策研究学系助理教授伍凤嫦与肖汉宇。团队选定5个主要的边缘群体,包括长者、少数族裔、残疾人士、内地新移民及性小众,并选择了共25项社会融合政策,每个边缘群体均包含5项相关政策,在去年底以电话访问约1000人,要求他们就政策措施评分。
性小众政策支持度低

结果发现,与长者及残疾人士相关的政策录得最高的支持度,平均分为6.2及6.1;其次是针对少数族裔的政策,平均分为5.2。内地新移民及性小众的政策所获得的支持则相对较弱,平均分为4.9及4.7。个别社会融合政策方面,最受欢迎的是「2元优惠计划」与安排上门探访有需要长者,其次是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童提供支援。

调查亦发现,赋予边缘群体实际权利,或提升他们社区地位的政策,受欢迎程度较低,包括允许难民在港工作、同性婚姻合法化等,显示公众支持度较低,甚至持反对态度。

李肇佑指,即使近期争取性小众的法律和社会权利有进展,但相关政策在社会上支持度仍然最低,意味须加强公众教育,提升对边缘群体权利及社会参与的接受程度。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