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化框架下看香港路向

2023-08-10 00:00

(星岛日报报道)香港与深圳虽然只有一河之隔,但这两个城市的历史发展迥异,运作制度也不同。随着国务院提出「粤港澳大湾区」的概念及发展战略框架,有人认为深港两地将会逐渐「同城化」。《世界级大都会——港深双城的演化经济地理学》一书作者王缉宪却有另一番观察,并通过科学的方法,以「演化经济学」及「演化经济地理学」研究作为借鉴,剖析这两座城市的功能与定位,展示两者之间互动发展的「起承转合」,从而推测未来的大方向。

作者在演化制度地理角度上,提出「比较环境」这一新概念。香港有属于本身的「比较环境」,这是普通法基础上建立的自由港,而且长期与内地保持紧密关系。自1840年成为城市以来,香港实现海外与国内资金聚集、人员聚集,逐渐从「门户经济」走向金融、物流、贸易枢纽的基础。深圳的「比较环境」是在建立特区的时候,中央政府给予的特殊政策环境。深圳市有3个特殊「身份」:国家级经济特区、沿海单列市、与香港有开放的陆路连接口岸。在这个背景下,自1980年代起,大量资金、人才、劳工和企业涌入深圳。

作者提出丰富的数据与具体例证支撑其论点,破除了坊间所指的「同城化」论调。而香港这个国际大都会未来又会朝着甚么方向走呢?

在变与不变的演进过程中,作者提到,演化过程是存在「新奇性」和突变的可能,但这不妨碍判断未来发展方向和可能性,其中一个具新奇性的突变正是金融创新。其实早在2019年,香港金融管理局牵头参与的「mBridge」项目,正是旨在建立一个多国中央银行数码货币平台,部署将数码货币应用冲出国际。香港正是有完善的金融制度、基建设施及法律保障去推动金融科技,绝对有条件成为亚洲国际金融中心的下一个「新奇性突变」,而这个角色,不但对香港及大湾区,乃至对整个中国都至为重要。

拥抱金融科技是香港的其中一项优势,其实香港的医疗、教育、环保、物流、社会服务、贸易等等在国内仍然有其优势,金融服务只是其中之一的板块。作者作为一名经常往来大湾区的城市研究学者,自然有切身的体会,从而得出说服力极强的论证。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