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帑培训人才 医护服务公院合情理

2022-11-09 00:00

面对公立医院人手持续流失,港府正考虑立法要求合资格医护在公院服务一定年期,但却引起业界反弹,认为此举适得其反,只会加剧人才流失。医护人手不足是不争事实,当局投入大量资源培训医护,医护理应回馈社会,至于要在公院服务多少年期,应与政府理性磋商,而不是将自身利益凌驾公众福祉之上。

特首李家超在《施政报告》中提出,探讨让合资格医生须在公院服务一定年期才能离开,医衞局局长卢宠茂认为措施不止限于医生,亦涵盖护士、物理治疗师、职业治疗师等专业医护人士,稍后会谘询各持份者。不过,医护团体齐声反对,担心当本地专科医生与海外回流的医生同样设有服务捆绑期,本地医科生可能会因此考虑到外国升学,影响本港医学院收生。连前财政司司长曾俊华也开腔,批评政府建议可能适得其反,影响医护士气,驱使更多公院人才流失。
公院多病人 行医助提升医术

公院医生和护士流失率高逾百分之八点三和百分之十点一,皆因公院人手不及私院,却要照顾全港九成病人,工作量繁重,但收入却比私院医护低,促使部分医生当累积一定经验或取得专科资格后便离开公院,出外挂牌搵真银。

从政府角度来看,却有为私院作嫁衣裳。须知道本地培训一名医生需要六年时间,动辄花了逾百万公帑,当医科毕业生取得执业资格后,大多希望成为专科医生,而只有在公院才有机会接受专科培训。公院投入大量资源培训一名医科生做专科医生,要求他在公院服务一定时期是合情合理。若医生取得专科资格便一走了之,未免有点儿忘本,亦加剧公院人手不足问题。

事实上,英国在二○一六年曾发表文章,提出要求当地医科毕业生须在国民保健署强制工作至少四年才能出外挂牌,并容许医科毕业生以缴还资助学费来替代强制服务期,确保用公帑资助培训的医生能回馈社会,纾解公院医生短缺。可惜,最后计画被迫搁置。

由于社会投入大量资源才能栽培出一名医生,医生更应不忘当日报读医科的初心,就是救伤扶危,学成之后在公院服务一段时期,也应当成回馈社会,救助更多伤病,而不应将之当成只为「履行合约枷锁」,会影响工作士气云云。

毕竟公院每天接收大量不同症状的病人,在公院行医其实是一种磨练,让其能接触各式各样的病人,有助断症,提升医术水平,累积一定经验,既可在公院传授提携后进,作育英才,他日出来挂牌,亦能提升知名度。
理性讨论细节 勿只顾自身利益

目前政府提出将会引入强制服务期做法,医护团体应心平气和地与当局磋商,究竟服务多少年是合适和合理,而不是一味抗拒,一方面对来港工作的海外医生却赞成他们在公院服务五年,但另方面却反对本地医科生也要服务五年,因此举无疑是双重标准,只会凸显医护团体排他性,只着眼于保护自身既得利益,无视市民看病难。

要扭转公院人手供不应求,当局一方面要继续增加医科生学额,另方面检视输入海外医生进度,不妨参考新加坡做法,对在海外攻读医科的新加坡永久性居民,提供不用偿还每年六成学费资助,上限为五万新加坡元,受惠学生须在毕业后回星洲公院工作三年,从而增加医生供应。

社会投入资源培训人才,医护也应对社会有责任,学成后在公院服务是责无旁贷,而当局亦应设法改善公院的待遇,才能留住人才。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