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才女国际赛屡获奖

2022-10-18 00:00

左起:立法会议员陈颖欣、小提琴天才少女周汝桦、周汝桦母亲。
左起:立法会议员陈颖欣、小提琴天才少女周汝桦、周汝桦母亲。

(星岛日报报道)行政长官李家超将于明日发表本届政府首份《施政报告》,全国青联委员、工联会立法会议员陈颖欣近日与各界青年交流、了解诉求。「小提琴天才少女在国际赛事屡获大奖,香港政府竟一无所知,遑论支援发展」,她邀请十二岁的周汝桦及其母亲一同对谈,了解艺术人才的培养中兼顾学业与训练的压力以及经济重担。陈颖欣希望政府在支援青年多元发展方面于《施政报告》能有所着墨,为专才发展提供切实援助,将相关领域做到普及化、盛事化、产业化。
三岁初便对小提琴「一见倾心」,周汝桦六岁稚龄时首次拿起小提琴,短短四年内达到了演奏级文凭的水平,九岁已在欧洲首次公开演出,多年来于亚洲及欧洲的不少音乐比赛中屡屡夺冠,更于去年获颁葛量洪音乐奖奖学金。今年八月,在德国举办的Kloster Schöntal国际小提琴大赛中,汝桦是所属年龄组别能进入决赛的十一位小提琴手之一,大中华地区唯独她一位,更获颁亚军荣誉。

荣誉背后的艰辛则是鲜为人知。除了师资、练习场地费用,小提琴与身形需相配,汝桦由小童成长为少女,六年已换了四部琴。往来不同国家参赛的开支亦不容小觑,据周母透露,单是今年在德国已支出六位数。

她坦言政府帮助甚少,出国比赛无论报名、资金「全部自己搞掂」。需兼顾学业与专业,压力也落在年幼的汝桦身上。「最大的心愿就系少啲功课,可以多啲时间练琴,同学生日party根本唔敢谂。」参与国际赛事少则几周,传统学校不予批假,她只得转学,一边适应新环境,一边继续参赛。
9岁欧洲首次公开演出

花费如此财力、精力,是否前景就一片光明?周母坦言香港表演场地匮乏,又偏爱请外国知名琴手,本地音乐家多靠「教琴」维生,因而许多家长「觉得唔抵」而放弃。就算已认定要走专业道路,本地大学又无太多选择。「欧洲的同龄参赛者多参演机会,比赛果阵完全唔紧张,技巧欠佳但乐感好好。」汝桦眼中流露出羡慕,透露自己的参赛琴借自韩国,香港无此渠道。

眼见如此人才香港或要错失,陈颖欣倍感心痛。「如果香港能够举办国际比赛,何须飞来飞去?如果有足够的表演机会与经济支援,何须为生计烦恼?」她接触到其他专业的青年人亦有此困境:跆拳道专才资历深厚,但要打两份工养家;龙狮队获奖无数,却只能在天桥底训练。「相关政策局甚至完全不知有此等人才,何来支援?」她建议政府在《施政报告》中推动体育、文化、艺术的专才发展,包括推行「双轨职业教育制度」、升学空档年(Gap year)、出国参赛资助等等,同时增建不同范畴项目的练习场地及表演场馆。「要发展香港成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就做到普及化、盛事化、产业化,才能令发展更持续性,培养更多人才。」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