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要闻|调查:36%受访中学生 有中度至严重抑郁徵状

2022-09-26 00:00

盘凤爱(中)提醒家长避免向子女作出叫骂等激烈行为,以免沟通不良,影响亲子关系;冯泽棠(左)建议学生加强调控情绪能力。
盘凤爱(中)提醒家长避免向子女作出叫骂等激烈行为,以免沟通不良,影响亲子关系;冯泽棠(左)建议学生加强调控情绪能力。

(星岛日报报道)学生精神健康问题备受关注,有调查发现,三成六受访中学生有中度至非常严重的抑郁徵状,有焦虑徵状者亦逾一半。除了疫情、学业等带来心理压力外,调查亦发现受访学生与家人关系,影响他们整体精神健康,而家长因自身问题责怪子女,对他们构成最大负面影响。有儿子与自己先后患上焦虑症的家长坦言,以往错用权威管教方法,令亲子关系雪上加霜,寄语家长要多聆听子女的心声。

浸信会爱群社会服务处「儿童及青少年身心健康服务」,在去年十月至今年六月期间,成功访问近一千二百名学生,发现有逾三成六人抑郁徵状达中度至非常严重,包括对未来不感盼望、无愉快及舒畅的感觉等;焦虑徵状方面,五成一人达到中度至非常严重,较普遍是忧虑自己恐慌或出丑的场合,其次是口乾、手震等身体警号。

仅17%与父母关系理想

调查发现,他们在生活方面多感不满意,分别逾四成及近三成人不满疫情及学业,其次是文凭试、升学、移民状况等,但与学生抑郁、焦虑及压力徵状最为相关是「与家人相处」一项,仅一成七人自评与父母关系理想,反之各有近七成半及六成七人,分别认为与父亲及母亲关系欠佳,机构指亲子关系欠佳的受访学生,整体精神健康显著较差,抑郁徵状亦较严重。

家长M(化名)以往自以为亲子关系良好,但儿子不适应英国升中生活返港,始发现他因忧虑症而无法返学,心急如焚下只好用威权管教,「我帮不到还要逼他,甚至早上拉他下牀返学,在儿子心中我变成虎爸,两父子无话可说。」多次转校与求医不果,两人关系濒临崩溃,M发现自己也患上焦虑症,心想「躺平」提早退休,岂料却为一家人带来静思的机会,通过社工跟进,逐渐改善亲子关系,而儿子也重新投入学业。

M坦言以往误以为吃喝玩乐,一家人便会快乐,却只是流于表面,未了解儿子所思所想,以过来人身分提醒家长要用对方法,「亲子关系更需要『同行』,平时多听他的感受,到子女遇问题就搵你做水泡,否则他们找不到倚靠就会好辛苦。」

倡加强调控情绪能力

爱群精神健康综合服务总监盘凤爱建议,家长与子女发生冲突时应停止叫骂等激烈行为,亦不应急于表达负面情绪,平时多聆听子女心声,「即使是建议与提醒,沟通不良传递不到正面资讯,甚至令子女觉得家长只是发泄,不感尊重,误会由此产生。」她建议家长多发掘与子女的共同兴趣与活动,并重视他们感受。

学生方面,注册社工冯泽棠建议,学生加强调控情绪能力,多自我支持,主动与父母、师长及朋辈倾诉心事,切忌「收收埋埋」隐藏情绪,同时「改变情感」,多角度思考问题,寻找有效的渠道抒发,避免过度沉溺于负面情绪。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