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市民困苦 动用郊园边陲有理

2021-05-19 00:00

前特首梁振英重提动用郊野公园边陲部分土地建居屋,引起广泛讨论,现届特首林郑月娥昨回应说,每届政府的策略不同,应看最终成效,而政府每次改变这类土地的用途,都会有市民反对。她这段说话,引起一连串问题:梁振英的建议对解决土地短缺问题是否有效?如果「是」,她为何否定?是否因为有市民反对,就不敢触碰?她若抱这避难的施政心态,能否真正解决问题,纾解市民的困苦?事实说明,过去几年政府觅地无方,增建房屋无计,正是因为政府处处「走精面」,不敢逆反对意见闯难关,令民生难题旷日持久,走不出困局。

稍动部分地 百万人可安居

若论「成效」,动用郊野公园边陲地建居屋,无疑是一个有效而可行的方法,比起现届特首所说的「为长远谋划,开拓新土地」,更快捷,也更实用,不会沦为纸上空言,最终得个「讲」字。

以梁振英提出的大榄郊野公园边陲地为例,因为无人居住,不用迁徙,而生态价值不高,对环境影响小,只要政府有决心冲过政治障碍,就可在短时间造出土地,兴建大批居屋。

由于不涉及赔偿和填海等费用,开发成本也较低,有测量师就估计,每伙造价约五十万元,比新界东北发展区的每伙造价低很多。从成本效益的角度,这方案十分划算,现届政府无理由一开始就「闩后门」,不屑一顾。

特首指政府每次提出改变郊野公园或休憩空间的用途,都会令享用的市民反对,意即她要考虑民意,不会打这类土地主意。这说法表面上很动听,但看深一层,却存在几个问题:首先,不要说今次提出的只是边陲地,即使是郊野公园土地,所占面积极广,达全港土地四成,部分既无人居,游人也甚少,若划出来建造公屋,就可让数十万劏房户得以安居,政府无理由因为一些过分执着于保育的反对意见,就碰也不敢碰,眼巴巴看着他们无了期受苦。

此外,一个为民解困的政府,在考虑动用郊野公园土地问题时,应精准地在郊游与住屋之间取得平衡,不能因为部分人反对,就一成不变,对大量基层市民的住屋需求全不理会。

害怕惹反对 舍弃增地上策

现届特首特别提及「市民反对」,反映了她的施政心态,就是害怕引起反弹,特别是利益集团与环保组织的挑战,担心会变「丑人」,失去民望。这可解释二〇一八年土地供应专责小组否决在郊野公园边陲地建屋,她随即叫停有关研究,对建议判处「极刑」,这与她今天抗拒梁振英的方案,是同一原因。

问题是,现届政府能否提出更有效的方法?如果有,为何土地供应一直停滞不前,房屋供应不增反减,以致楼价不断飙升,轮候公屋的人龙愈来愈长?特首在反驳别人建议之馀,应就这些问题给公众一个合理交代。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