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针换松绑 何乐而不为

2021-04-28 00:00

政府推出的「疫苗气泡」周四实施,食肆将分几级放宽,酒吧、卡拉OK和夜总会等关闭已久的场所亦可重开,而所有松绑措施都有同一条件,就是员工与顾客都要打疫苗,打的剂数愈多,放得愈宽。当局在这时候出此招数,既有必要,亦属合理,因为抗疫战打到这阶段,成败关键就在打疫苗人数够不够多,而将限制的宽紧与传播风险高低挂鈎,从防疫角度,也合乎逻辑。因此「疫苗气泡」仍可进一步扩大,但须让公众清楚知道,打疫苗不仅为换取松绑,而是对人对己要负的社会责任。

风险低限制少 做法合理

今次整套措施的基本想法是,打了疫苗的市民,传播病毒的风险较低,即使限制减少,也不会有危险,故可享受较多自由。反过来说,没接种的人有机会播毒,所以要维持原来的限制。

对经营者亦是如此,如果大部分员工都打了疫苗,场内变得更安全,顾客不易受感染,营业时间和容纳人数就可增加,而酒吧等一直关闭的场所更得以重见天日。

这其实是一个公平的「交换」——以降低风险来换取更宽松的经营和社交环境,而厘定的准则是有否打疫苗。一些受疫情蹂躏的国家,也是以同一「交换」方法来解困,例如英国与以色列,早前已推出在国内使用的「疫苗护照」,民众持有打针记录,就可以去看表演、观球赛、参加集会等。政府如不这样做,就只有继续「封城」,令各行业在漫长的停摆中等死。

对香港一些行业而言,也面临同样抉择,为了重生,应该接受上述「交换」,例如酒吧、卡拉OK和派对房等,因场所的活动性质,传播风险特别高,在这情况下只有两个选择:一是关闭防疫,直至捱不下去结业;二是员工与顾客一齐打疫苗,将风险降至安全水平,然后恢复营业。明显地,后者虽然有些不便,但可以摆脱死局走出一条活路。这些场所的顾客如想光顾,去打两剂疫苗便可,相信不少人愿意这样做,随着接种人数增加,生意应会逐渐回升。

接种疫苗 应是集体责任

一些人视打疫苗为「受苦」、「冒险」,就算交换松绑,也不愿接受,这想法是被不科学和故意抹黑的讯息误导所致。衞生防护中心昨天就特别发文,指科兴与复必泰疫苗防止病毒引致严重疾病和死亡的成效达九成,不但有效保护自己,也减低互相传播的机会;换言之,当更多人有了这重保护,便可以击退疫魔,打赢这场抗疫之战。

所以,打疫苗不仅是为了生活方便,也是自我防衞,更是一种集体责任。公务员事务局局长聂德权昨天发信给所有公务员,呼吁尽快接种疫苗,认为是他们的义务。政府总动员相信可起带头作用,加上「疫苗气泡」实施,将成为推高接种率的新动力。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