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身刀中文老师 身教培养君子
2019-02-11 00:00
「戏剧是可以讲一世的事!」这句说话伴随响亮的笑声,足以说明裘锦秋中学(元朗)中文科教师卢英敏有多热爱戏剧。其他学校的话剧组多由校外导师带领,卢英敏则亲自带组,非常玩得的他更曾反串女角,与学生全无隔膜。他深信戏剧教育能让学生感受到爱和帮助成长,今年拟推行戏剧跨学科学习,寓兴趣于教学。
卢英敏中三起对戏剧产生兴趣,升读大学后更与友人合组剧团。他笑言,带学生玩话剧可以兼顾工作和兴趣,编、导、演、后台都曾涉足。不论在哪个岗位,都讲求沟通合作,同学因交流而成长,是戏剧最令卢英敏着迷的地方,「一班人齐心合力,『the show must go on』,有同一信念去做好一件事,必然会有奇迹发生,会忽然发现有成长,有光闪耀,大家都会觉得很美丽,值得用一生去记着。」卢英敏眉飞色舞地说。
正因自己从戏剧中成长,他投身教育界的初心,就是做中文和戏剧教育,「自己成为勇于接受挑战、喜欢交朋友和心灵交流、有爱的人,是因为接触到戏剧,应该把这些好的特质,通过戏剧给下一代,把得到的爱传承下去。」其他学校多聘请校外戏剧导师负责,但卢英敏坚持亲身上阵,与学生结下深厚情谊。第一届跟他玩话剧的学生仍每年找他聚会,甚至回母校帮师弟妹排戏。「师生间的牵绊、情感会留很久,因为我们是战友。虽然排戏很花时间,但人的关系就是这样磨出来。」
教学之馀还要兼顾排戏,非常忙碌,但可见证学生成长,一切都值得。他分享,一名男学生最初无心向学,中文科只得四分须留班,却主动加入话剧组。虽然他咬字不清,但卢英敏仍给予演出机会,事后该学生很感激,学习也有动力,今年成绩已升至全级首四十名,「这两三年的戏剧教育令他成长,感受到有人关心和爱他。这么辛苦,仍坚持玩戏剧,说到底就是爱,人与人之间真诚地交流。」奇迹就这样发生了。
戏剧还能提升读写听说能力。演员要掌握人的不同情感,会增加阅读的共鸣,「如果同学不喜欢文字,演戏反而培养到深入阅读的能力,再迁移到文字阅读。」戏剧的对话、台位、布置,能提升同学揣摩气氛的能力,也可从情节、情感的铺排和释放,学习写作结构,排戏过程亦训练说话和思维能力。
卢英敏近年不断研究戏剧教学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他曾在中文课堂引入外国流行的过程戏剧(Process Drama),学生须饰演课文中角色,按文中情境作出抉择,并表达背后想法。又以环境剧场(Environment Theater),善用校园环境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如教中三课文〈爸爸的花儿落了〉,卢英敏便带学生到花园看枯萎的植物,感受主角英子的心情,「戏剧令他们投入当时处境、角色感受和思想,他们自然会更在意,有兴趣了解课文。」
他更参与「赛马会教师创新力量」计画,获资助远赴丹麦观摩学校戏剧课,拟于今年推行戏剧跨学科学习,学生将会「穿越」到宋朝,以宋人角度思考如何解决生活问题,从而学习和运用各科知识。如家政科教授制作宋朝人喜欢吃的刨冰;计算宋朝人远航至阿拉伯的路线,可应用量角器、三角函数等数学知识;而学习宋朝人喜欢的娱乐皮影戏,则属视艺和音乐范畴,做到戏剧融入教学。
能文能武的殷培基,任教圣公会圣马利亚堂莫庆尧中学,自中四起直到大学都是篮球校队成员,执教鞭十六年,同时任学校篮球队教练。他先后带领数所中学篮球队打过大大小小的学界比赛,更把这些经历写成运动小说《我要打NBA》和「爆篮系列」。他期望通过篮球,令学生喜欢阅读,以及学习成为正人君子。
殷培基身形高大,在学生眼中,他的形象与内在有很大反差──外形上已不像中文老师,还同时教中文和打篮球,令不少学生感到惊讶。殷培基中学时已有玩篮球、手球、足球、排球等,自言生性好动,几乎任何运动也喜欢,但惟有篮球坚持至今。原因是篮球成队只需五人,容易凑够人数,平日可以自己玩,或到街场临时组队,弹性较其他球类运动大。
自中四开始便与篮球结下不解之缘,殷培基在篮球场上吃过苦头,也获益良多,「参与比赛过程中,学到同学间要互相提点。认识到一些很值得尊重的球员,在他们身上学到球品、敬业乐业、坚毅、体育精神。当然也试过被人愚弄,身受其害,留下伤痕和痛楚。通过这些观察和感受,令自己培养了处世价值观。」这些经历,令他成为老师后,自然也想学生明白体育精神的重要,成为正直的人。
他对队员要求严格、公平公正,重视品格多于球技。如有人违反纪律、欠交功课或操行差劣,即使球技再好,也不会成为正选,甚至须罚做体能。团结、坚忍、坚毅、尊重、不怕失败、尽力而为等,都是他想教导给学生的做人态度,「假设A队和B队都赢人五十分,A队尽力去打,但B队愚弄对手、嬉皮笑脸,我一定会闹,甚至抽走那些球员不让他们打,宁愿出后备,甚至大后备。我不介意一场半场失败,我介意你做人失败。输也可以是一种赢,输的是一场波,但赢的是做人态度和比赛经验。」
带篮球队训练时,殷培基身体力行,与学生一起练波。除了以身作则,激励他们努力,也通过相处来建立信任,帮助学生提升自己。他观察不同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对脾气差的,加以辅导;自信低的,多给予出场机会;嚣张的,提高要求……经过鼓励和磨练,让学生知道自身不足,能力好的要扶持队友,能力差的要追上队友水平。
回首历年带学生参加比赛,难忘回忆如数家珍。他最记得初任教练时,第一次带队出赛前,一半队员失踪,只能临时拉夫组成「杂牌军」。第一场比赛输四十分,第二场输三十分,第三场输二十分。虽然外围止步,球员间却建立了深厚感情。翌年,团队充满斗志,暑假期间主动每天回校练习,终于在淘汰赛凭加时最后两秒射入关键一球,反败为胜,晋身决赛,最后夺得亚军。殷培基忆述,负责入球那位同学说,「这辈子都会记得这个入球。」这比胜出比赛更鼓励和感动人心。
他当时把这些热血故事和人生道理写成网志,成功吸引学生追看,获出版社赏识,于二〇〇七年出版第一本篮球小说《我要打NBA》,其后再接再厉创作「爆篮系列」。一些学生在图书馆发现了他的小说,会好奇主动询问,部分更特地买书给他签名。「通过我的著作,用学生感兴趣的题材,令他们肯看书,扩阔了阅读层面,鼓励他们创作,这是很大的使命感。尤其是文学科愈来愈少人读,香港文学如何传承呢?中学老师就有责任让中文种子植根。」
教书和造手工皂风马牛不相及,任教于保良局罗氏基金中学的黄秋强两年前开始研制手工肥皂,希望成为手工肥皂师,男士之中较为少见。他认为人生应多发掘不同嗜好,正是两者看似无关连,才有更多选择和乐趣。故常以自身经验勉励学生追梦,即使成果未必立竿见影,也定会带来意外收获。课业吃重,如何偷时间?他分享一招「杀着」,「只要一放下手机,你就会发现自己多了很多时间。」
身形高瘦、皮肤黝黑的黄秋强,平日常做运动,而造手工肥皂,也是健康生活的一环。「手工皂相对温和,不像化学清洁产品那么伤害皮肤,用完后觉得很好,很想与朋友分享,希望身边朋友都用天然肥皂,成为生活一部分。」因太太喜欢制作天然护肤品,他在两年前开始接触手工皂,一试爱上。夫妻档研发不同种类的手工皂,更设立社交平台专页「花宝树木」。留意到港人头屑和湿疹问题严重,黄秋强盼能研制出纾缓头皮痕痒和湿疹的肥皂,造福人群。
他醉心研究手工皂,甚至比太太更积极。手工肥皂由天然油脂与氢氧化钠搅拌而成,可加入不同成分,使成品的气味、颜色和功效各异;再放置两个月等待熟成,期间温度、湿度、光线都有影响,须学习科学知识、材料搭配,自行摸索和试验不同配方,很大学问。
除了实用价值,手工肥皂的艺术性也是黄秋强锺情的原因,「每一次造出来的肥皂都是独一无二的,即使配方一样,用不同牌子的油,成效也不同,有很多空间发挥。」在他口中,肥皂彷佛是亲手培育的宝宝,富生命力。他更会钻研拉花和造不同形状的皂。
黄秋强认为造皂与求学有相通之处:「造肥皂须认真,付出很多时间,找资料、试验、找方法解决困难,但成果可能很少,或不一定有成果,过程才最重要。学习也一样,不止听老师讲书,也要自己找资料,才可与老师互动。未必会即时有好成绩,但累积得到的知识一定比别人多,这比成绩更重要。」
每次制作两至三磅肥皂,须花个多小时搅拌。他坦言过程很闷,但完成一刻满足感很大。「读书也一样,你现在可能很多怨气,但愿意捱过这几年,入到大学便自由了。一定要跨过这个阶段,才可到达另一个阶段。把事情看远一点,就会觉得现在『捱』是无所谓的。」他会邀请感兴趣的学生到工作室一起造皂,也考虑将来在校内开设兴趣班,让学生发挥创意,并学习视艺、化学和数学相关知识。
黄秋强的心愿是到台湾研读手工肥皂课程和考取证书,成为少数的男性手工肥皂师,「我希望把兴趣变专长,多一门技艺旁身,人生有多点选择,生活也没那么闷。」他常以自身经历鼓励学生追梦,通过分配时间和权衡主次做自己感兴趣的事,不要只顾学业而放弃兴趣,「发展一门兴趣,一直坚持,定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好事,只是时间问题。很多事情相辅相成,都是相通的,不一定有冲突。」他在大学时曾出于兴趣办文艺杂志,没想到因此有助觅得教职。这番话出自他口中,特别有说服力。
黄秋强会趁假期到工作室造皂,平日还跑马拉松、学结他和空手道……忙个不停。他很懂得善用时间,每天定立目标,一心几用,例如造皂期间会看影片;与太太一起造皂和做运动,同时做到发展兴趣和陪伴家人,一举两得。访问过程中,他便一边侃侃而谈,一边执拾和包装肥皂。最重要的是,放下手机,馀暇其实可以做很多事。(本文录自《S-file悦读中文》)
關鍵字
最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