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八达通】小学生老友记上课 齐做挂饰系长幼情
2019-01-31 00:00
近年不少机构都有举办跨代共融的活动,不过,大多数都是一次性质,未能建立较深厚的关系。Elsie知道,致力于改善长者生活的恩橡基金会,一七年起举办「跨代共融社区计画-长幼学堂」,通过小学生和「老友记」共同上课,例如学绘画、音乐,甚至种菜等,提升自信及互相学习,推行社区的跨代共融。Elsie早前就跟天水围的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小学师生,到区内的博爱医院戴均护理安老院,看他们学做写有祝福语句的挂饰。
Elsie当天参观时,就看到小朋友和「老友记」,根据艺术家导师黄绮琪(Eilish)示范,两人一组,合作打「如意结」。过程中,小朋友和长者要分别按住绳子,再往不同方向拉紧、打结,少些合作和方向感也不可以。当中有些组别很快完成,有的组别则要多试几次,不过大家很有耐性,慢慢做,最后顺利完成任务。
由于该堂接近课程尾声,参加的小朋友都绘画了心意卡或画作,送给自己的「拍档」留念,好像三年级的何颖妍,就制作了一本迷你书,书中记录了她和九十一岁拍档陆婆婆的异同,例如大家都喜欢吃鱼和水果,又指陆婆婆的画工很好,又会教她读生字,跟婆婆相处得很开心。她跟Elsie说,在「长幼学堂」中,除了学到如何做挂饰,最重要是知道如何照顾长者。「跟老人家相处时,要小心些,因为太大动作,可能会弄伤婆婆。」
以中国人说法,隔三年就有一个代沟,但这讲法在「长幼学堂」内,似乎不成立。九十一岁的黄婆婆笑说,跟小拍档沟通得很好,最巧合的是,她拍档的名字,跟孙儿的名字相同,所以相处起来特别有亲切感。
听恩橡基金会项目经理温碧琪(Peggy)讲,「长幼学堂」在一七年九月开始,至今已为二十四所小学和院舍作配对。她指最初试行该计画,是有见很多外国的学校,会让学生到老人院参与活动,而很多报告指出,即使有轻度或中度认知障碍的「老友记」,见到小朋友时会感到开心,所以想在香港推行类似活动。
Peggy表示,「长幼学堂」有别于其他跨代共融活动,是活动时间较长,有些学校或会在圣诞或新年,安排学生到院舍探访,但只是一年一次,而「长幼学堂」则是五至十节的课堂,学习内容由小学和院舍决定,恩橡基金会就安排导师和交通等。在课堂正式开始前,基金会也为学生设简介会,让他们认识老人院的环境、如何和长者相处,甚至角色扮演,让他们了解长者在生活上的困难。
「计画的概念是为同一社区内的学校和院舍配对,因即使同一屋邨内的学生和院友,一年可能也见不到一次;加上社会面对人口老化问题,新一代小朋友又常对着电话,少跟人面对面谈话,何况跟家中的祖父母沟通?」Peggy也希望通过活动,消除小朋友一些谬误,例如觉得老人院的长者很闷、不开心、有异味等。
Peggy透露,以往的毕业礼常有「眼湿湿」场面,反映大家建立感情。「曾听过有老师分享,指有同学在课程结束后,不舍得长者,私下曾跟父母到院舍探『老友记』;又试过有长者进了医院,竟有小朋友和父母去医院探望,这些都是之前无想过的。」
首次参与「长幼学堂」的导师Eilish表示,在教授过程中,看到长者和小朋友学习交流。「曾试过有个环节是让长者和小朋友随便画,为让大家有交流,所以要一人一笔。但当中有位长者因有听障,无反应,只自顾自画画,小朋友也不知如何做。」她后来看到长者好像在画一只鸡,于是就擅自帮他加了一只脚,谁知那位长者却停了下来,然后洗笔,Eilish正担心长者是否生气之际,谁知他再用笔点了相同的颜色,画另一只脚,反映用身体语言也可沟通。
「长幼学堂」的学生都是自愿参加,不过Peggy表示,基金会希望拣选的学生,是一些因经济未能参加课外活动,或无自信的学生,期望通过活动,提升他们自信,但人选最后由校方决定。至于参与的「老友记」,则是希望让一些能力较弱的长者参加,想他们在不用花太多力气的活动中,感受到关爱。她表示,每个学年完结后,都会举行「长幼学堂」作品展,现时暂定在六月二十二日,场地未定,有兴趣的家长可留意。
若有任何家长关心的话题,欢迎报料。传真:2798 2688。
關鍵字
最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