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廢料可生產混凝土 港大學者倡大灣區設「廢料貿易組織」

2019-03-28 13:47

團隊希望項目最終可達至「零廢料」。
團隊希望項目最終可達至「零廢料」。

基於大灣區的快速發展,區內工程將產生大量建築廢料。香港大學房地產及建設系副教授呂偉生聯合香港及內地多所大學的專家,建議於大灣區11個城市内,成立一個廢料貿易組織(WTO),促進區域内建築廢料(CWM)的共享及貿易,令大灣區城市在環保和經濟達到共贏。項目目前處於研究階段,料3年後完成研究。

項目由政府創新與統籌辦事處管理的策略性公共政策研究資助計畫撥出290萬元資金作研究。呂偉生指,建築廢料可分為惰性與非惰性,香港的建築廢料超過九成都是惰性,經過分類和處理,可用作生產混凝土、平整建築場地或填海。他又指,過去10年香港建造業平均每年產生1980萬噸建築廢料,10年總量足以填滿5個將軍澳堆填區,項目如成功實行可令大灣區城市在環保和經濟達到共贏。他希望,項目最終可達至「零廢料」。

團隊初步為項目提出建議,如制定規範來釐清可重用或可交易建築廢料的標準和規格、使用「綠色標籤」來標示已達標的可交易建築廢料、建立大灣區範圍內建築廢料訊息共享平台等;惟現時尚未與內地有關部門進行洽談。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