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研究本港無障礙環境 張建宗:到校康復服務名額10月增至7000個

2019-03-28 11:03

政務司司長張建宗。 政府圖片
政務司司長張建宗。 政府圖片

政務司司長張建宗出席香港復康會60周年研討會暨工作坊開幕儀式並致辭。他表示,政府正委託康復諮詢委員會制定新的《香港康復計劃方案》,就殘疾人士不同階段發展提出策略,並就本港無障礙環境展開研究,參考海外城市經驗,提出應用科技計劃、獎勵計劃等,改善社區通達程度,為殘疾人士消除障礙。

張建宗又指,為了讓幼稚園有特殊需要的兒童盡早接受治療,政府在2015年推行了一個試驗計劃,由有提供學前康復服務豐富經驗的社福機構統籌跨專業服務團隊,包括職業治療師、物理治療師、言語治療師、心理學家、社工,以及特殊幼兒工作員等,為這些兒童提供到校康復訓練,令有需要的兒童在治療黃金期可得到康復服務。

他說,跨專業服務團隊亦為幼稚園老師、幼兒工作員和家長提供專業支援,包括諮詢服務、示範、講座、工作坊及研討會等。試驗計劃成效顯著,並獲家長和幼稚園教師充分肯定。政府已由2018年10月起把有關服務常規化,並把服務名額由試驗計劃的3000個增加至5000個,並將於今年10月進一步增加至7000個。同時,政府會增撥資源,進一步加強跨專業服務團隊的言語治療師及社工的編制,以及設立流動訓練中心。

另外,教育局會由2019至20學年起推行多項支援措施,包括重整學習支援津貼、小學加強輔導教學計劃及融合教育計劃;會於取錄較多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公營普通中小學提升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的職級至晉升職級,讓統籌主任更有效地履行其領導職責;進一步擴展「優化校本教育心理服務」,目標是在2023至24學年讓約60%的公營普通中小學接受「優化服務」;以及由2019至20學年起,分3年在公營普通中小學開設校本言語治療師職位。

張建宗又說,政府將會進行研究,參考海外城市的通達設計標準及做法,檢視香港社區和生活環境,以制定消除障礙的策略,讓殘疾人士可無障礙進出。同時提出切實可行的建議,包括通過應用資訊及通訊科技、獎勵計劃及專題培訓及教育等措施,以進一步提升香港的社區、生活環境的通達程度。

張建宗(右四)、中國殘疾人聯合會主席及康復國際主席張海迪(中)、香港復康會會長方津生醫生(左四)、香港復康會主席陳麗雲教授(右一)、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博士(左三)與其他嘉賓主持開幕儀式。 政府圖片
張建宗(右四)、中國殘疾人聯合會主席及康復國際主席張海迪(中)、香港復康會會長方津生醫生(左四)、香港復康會主席陳麗雲教授(右一)、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博士(左三)與其他嘉賓主持開幕儀式。 政府圖片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