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大辯論】地球之友對東大嶼填海感失望 促政府優先發展棕地
2018-12-31 16:36
土地供應專責小組今日發表諮詢報告,列出8個優先土地供應選項,包括3個短中期及5個中長期方案。香港地球之友對「發展東大嶼都會」被列為中長期選項感到失望。報告已指出棕地選項獲得最多市民支持,政府應就土地發展制定先後次序,優先發展棕地以滿足土地供應,並無需要大規模填海造地。
香港地球之友高級項目經理洪藹誠認為,政府經常強調,香港需要創造容量以達致可持續發展,但填海會對環境和生態造成不可逆轉的破壞,絕對稱不上可持續發展。促請政府摒棄政策制定上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方法,作出長遠及可持續發展的規劃。
地球之友表示,香港現時約有1300公頃棕地,當中部份棕地早前被傳媒揭發用作儲存和拆解有毒電子廢物,嚴重污染環境。發展棕地絕對是增加土地供應的最合適選項,政府應盡快公布規劃署進行的「新界棕地使用及作業現況研究」報告,以制訂處理棕地的長遠策略。政府應行使「收回土地條例」回收棕地作房屋發展用途,同時尋找適當地方如多層式工廈,遷置具價值的棕地作業。
香港地球之友又表示,會方一直致力保護自然環境,對郊野公園未被納入選項感到欣慰。郊野公園孕育著豐富的生物多樣性,為本港野生動植物提供棲息地,根據《郊野公園條例》,郊野公園並無「核心」或「邊陲」之分,發展郊野公園邊陲等同發展郊野公園,對自然環境均造成破壞。另一方面,報告將大規模填海,包括「發展東大嶼都會」方案列為中長期選項,不但破壞海洋生境,影響漁業資源,威脅瀕危動物,最終會對海洋生態造成不可逆轉的破壞。
地球之友補充,香港需要可持續發展,而非可持續增長。香港擁有足夠土地滿足建屋需求,只欠長遠及可持續發展的規劃方案,促請政府採納最多民意支持的發展棕地選項,平衡發展與環境保育,相比大規模填海更為可取。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