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大辯論】所需土地多於1200公頃 黃遠輝冀建立土地儲備
2018-12-31 15:46
土地供應專責小組今發表過百頁的終極報告,總結出8個選項解決香港土地困局。當中有3個短中期方案,以棕地為優先考慮;5個中長期方案,以維港以外的沿岸填海為優先考慮,8個選項加起來可供應約3000公頃土地。
小組主席黃遠輝表示,3個短中期方案之中,政府應優先考慮發展棕地。因棕地可釋放土地,理順土地用途,改善鄉郊環境,帶來社會效益。惟政府應注意棕地發展存在難度及不確定性。
黃遠輝表示,目前香港短中期土地供應需求差距共815公頃,即使短中期措施全部落實亦未能達標。他補充,短中期方案還有第4個選項為改變康體設施用途,但因使用率較高而不受社會支持。
黃續指,早前委託研究所所估算香港土地供應缺乏1200公頃,該結果是過於保守,加上不能單靠個別選項解決問題,大部分市民支持開發更多土地,建立土地儲備。
其二、小組建議利用私人新界農地儲備,發展公私營土地合作,引用現行的收回土地條例並無衝突。政府應制定公開、公平的機制,以及明確的公營房屋指標。
第三個選項為發展私人遊樂場地契約用地,小組建議應先收回32公頃粉嶺高爾夫球場,用粉錦公路以東作為分界是考慮到地理、工程所需時間等因素而作出的自然劃分。小組認為政府長遠而言必須重置該球場,並重新規劃餘下的140公頃,同時克服球場裡的歷史文物、重置時間、工程進行等挑戰。
小組副主席黃澤恩表示,5個中長期方案中,政府應優先考慮維港以外的沿岸填海。因填海屬於新增土地,而非改變用途,可突破目前「零和遊戲」的土地困局。小組認為,填海所得土地有較高彈性,而且土地全屬政府擁有,政府因此可有全面主導權,能持續解決土地供應問題。惟政府應注意前期規劃,包括環境影響評估、減低對海洋生態的影響、考慮鄰近及漁民訴求等。
其二、小組支持中部水域發展人工島,是增加土地供應的關鍵。此外,人工島遠離市區並可興建較大面積土地,可建立新市鎮、新商業區,以至大幅擴闊新界對外交通,增進新界與市區連接。小組同意各界對人工島的環境影響評估、海洋生態、面臨極端天氣等關注,政府應就人工島盡快展開前期研究及收集數據。惟小組建議人工島面積維持1000公頃,比施政報告提出的「明日大嶼」1700公頃少。
其三、小組建議利用岩洞及地下空間,將污水處理廠等不受歡迎的設施搬遷,並可騰出原有土地作房屋等發展,改善行人與環境的連聯。而發展岩洞符合成本及社會效益。
其四、小組建議政府著手新界新發展區,如古洞北、粉嶺北、洪水橋等地點,以及新界北前期研究及規劃工作。政府應優化推展新發展區的各項措施,以減少社會阻力。
其五、屯門西內河碼頭因使用率低,小組建議改作其他用途,但基本上目前只能改成工業用途,不過屯門西一帶現已有不少工業用地。因此,小組建議政府重新規劃屯門西,包括研究內河碼頭及龍鼓灘一帶可否綜合發展房屋。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