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Talk】夏末初秋天仍熱 小心搞到「中陰暑」

2018-08-19 15:00

處暑烈日當空的下午,炎熱感覺不輸給盛夏。資料圖片
處暑烈日當空的下午,炎熱感覺不輸給盛夏。資料圖片

下周四(23日)為廿四節氣中第13個節氣「處暑」,意指夏天暑熱到此終止。不過由於香港位處華南,處暑烈日當空的下午,炎熱感覺不輸給盛夏。避免引發氣候性疾病,初秋養生更需留神中「陰暑」!

夏秋之間過渡期,很多人仍然吹一整日冷氣,特別是辦公室白領;或是行街、運動後,大汗淋漓,經常飲用冰涼飲品消暑,但也因此產生了很多健康問題。患者多數有頭暈、頭痛、噁心、嘔吐為主症狀,不少朋友還誤以為是感冒,也有人腹瀉、全身疲倦乏力,以為自己食壞肚,但其實都可能是「中陰暑」。

中醫的「中暑」有陰、陽之分,「陽暑」是在暑熱當空下或因高溫、濕度較高的環境汗出過多,暑熱傷津、熱困體表; 而「陰暑」則是復過度避熱貪涼而出現的病態。人體器官用進廢退,長期停留冷氣房,排汗等自動調節體溫的功能會變差。人體體內熱氣尚未散出,體外就直接接觸到冷空氣,令得毛孔、血管突然收縮,寒氣積聚體表或腸胃內。中醫建議市民,夏天從戶外進入冷氣房前,務必要擦乾身上汗水,為避免溫差過大,可穿著薄長袖或薄外套,或用乾布摩擦身體外露部分生熱,幫助身體血液循環,避免毛孔被寒氣閉塞。

就西醫角度,凌晨4點是人體腎上腺素較低,身體基礎體溫也趨低,是一天之中免疫力最低。所以氣喘患者也是最容易在凌晨4點發作的主要原因,因此要特別注意保暖,房間不宜太冷,所以過敏性體質的患者,晚上不建議長時間吹冷氣睡覺。

而一旦有中陰暑現象,除了可以求醫問診之外,應避免飲用冰凍飲品,進食雪糕、沙律、壽司魚生、冷麵、西瓜等生冷食品,可飲用紅糖水、生薑水幫助腸道血管擴張、預防水瀉。如果有頭暈、頭痛症狀,可飲用熱咖啡、熱茶來暫時緩解,也可用傳統刮痧方式,讓體熱發散出來,減緩不舒服症狀。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