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委會:自駕遊信用卡非預約名字 抵法國被拒取車

2017-11-15 11:16

自駕遊成為港人熱門的旅遊方式,不過人在異地,車也在異地,連租車公司也只受當地法例規管,爭拗今年也有上升。其中一宗個案更因為信用卡與預約名字,消費者被拒取車,另一宗個案則因為弄花車輛被租車公司擅自「碌卡」2000元歐元,相等於近2萬港元。 在今年頭10個月,消委會接獲有關海外自駕租車服務投訴有9宗,相較於前年同期2宗大幅增加,亦貼近2015最高11宗的紀錄。 ●去到法國無車用 全因信用卡非名下 消委會接獲的其中一個案,投訴人到法國旅遊時在網站預約,駕駛者一欄輸入其個人資料,但712歐元的租車費則由朋友以信用卡支付,結果到當地對方指以駕駛者姓名與信用卡的不一致,到達法國才知「無車用」,被拒取車,而且現場人員表示款項是由中介網站收取,不願現場退款,最終中介網站只願退回160歐元。 消委會其後瀏覧中介網站,發現網頁內容註明主駕駛者必須以其名下的信用卡支付按金。由於中介網站由海外公司營運,在港不設辦事處,消委會最終建議投訴人諮詢法律意見才決定下一步行動。 ●租跑車歐遊弄花 信用卡扣近萬維修費 另一個案,投訴人計劃到歐洲自駕旅遊,租用一輛跑車,租車時已全額繳付2350歐元,旅程期間跑車右邊輪圈被輕微弄花,投訴人於還車時主動向租車公司提出,當時職員未有要求賠償,但事後投訴人信用卡被扣取2000歐元維修費用,投訴人質疑索取過高的維修費,而且單據顯示維修日期較還車日遲了兩天。 消委會介入後,該公司表示投訴人租用的屬名貴跑車,維修費較昂貴,但考慮客戶關係,最後同意退回部份維修費用(235歐元)。 ●韓國租車付款後 突然無英語導航 一名投訴人在韓國租車公司租車,原本說明有英語版導航裝置的車輛,但取車前一天卻收到通知,指出所有英語版導航的車輛已經租出,只能提供韓語版。結果投訴人付上高昂費用才覓得其他車輛。 消委會自駕遊相關新聞: ●消委會:自駕遊自保七招 還車記得影相無爭拗(按這裏閱讀) ●消委會:自駕遊信用卡非預約名字 抵法國被拒取車(按這裏閱讀) 消委會洗衣粉相關新聞: ●消委會:去污勁費用低 「寶絲」洗衣粉最「洗得」(按這裏閱讀) ●消委會:洗衣液環保較洗衣粉勝一籌(按這裏閱讀) ●消委會:60℃以上水溫空機洗滾桶 防滋細菌生「噏」味(按這裏閱讀) 消委會小菜脂肪相關新聞: ●消委會:小菜脂肪鈉驚人 鹹蛋蒸肉餅超標(按這裏閱讀) ●消委會:1日3餐食茶記 鈉量超世衞標準逾2倍(附餐單)(按這裏閱讀) ●消委會:「UberEATS」僅兩成訂單準時 平均遲18.3分鐘(按這裏閱讀)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