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Q4議員】「空窗期」立23條      67%大學生表示抗爭

2017-07-17 00:01

6名立法會議員先後被法院裁定撤銷議員資格,有輿論指DQ非建制議員後的「空窗期」,會為政府推動如23條的具爭議性法案製造有利條件。不過,浸會大學傳理學院媒體及社會傳播課程,在梁頌恆及游蕙禎被DQ之後對大學生對政治行動的政治取態進行調查發現,假若政府在「空窗期」推動23條的爭議性法案,有6成7大學生會參與不同程度的抗爭行動。 游、梁二人在2016年11月15日被高等法院判令禁制兩人以議員身分行事,浸大傳理學院媒體及社會傳播課程《我們的時代》2016-17年度研究計畫,在11月18-21日在香港8間大學隨機抽取不同的大學飯堂和不同時段進行問卷調查,訪問大學生對政府如果在DQ議員後的「空窗期」推動23條立法時的政治行動取態。調查成功訪問了474名大學生,問卷回收率為98.8%(在95%的置信水平下,抽樣誤差約為±4.5%)。 12%大學生表示激烈抗爭 研究發現,89%大學生反對政府對23條進行立法。在政治行動參與方面,如果政府在DQ議員後的「空窗期」推動23條,共6成7被訪者表示會以不同方式抗爭。其中,約40%大學生表示會參與和平示威遊行,更有19.7%表示願意參與有法律風險的公民抗命行動,例如非法集會和佔領,12%表示會參與更激進的抗爭行動,亦有10.5%表示如果抗爭行動遇到警方武力攻擊會以武力反抗。 甚麼因素可能令大學生參與政治行動更趨激進?研究調查大學生追求民主的動機,在因子分析(Factor Analysis)和項目同質性信度分析(Inter-item reliability analysis)之後,把追求民主的動機分為3個方面,分別是「維護民主價值」(alpha = .776)、「維護基本法一國兩制下的香港地位」(alpha = .832),以及「守護被中央和香港政府打壓的香港」(alpha = .899)。研究進行了迴歸分析(Regression),比較3個不同動機分別對參與和平和激進政治行動的影響。 守護香港不被打壓 分析發現,「維護民主價值」和「守護被打壓的香港」,對參與「和平示威行動」都有正面影響。至於「激進行動」,則與「守護被打壓的香港」有正面關係,但與「維護民主價值」沒有明顯關係。同時,如果被訪者越認為「維護基本法一國兩制下的香港地位」是追求民主的動機,他們明顯地越不傾向參與「激進行動」。 研究結果顯示,「激進行動」與「和平示威」在參與動機上的分別,不在於有多支持一般的民主價值,而在於是否感受到香港被政權打壓,以及對一國兩制缺乏信心。大學生如果感受到政府的行動是對香港人的打壓,行動會趨向激進,如果大學生對一國兩制和基本法越缺乏信心,行動也會趨向激進。 不滿一國兩制地位被矮化 社會上,泛民輿論普遍認為政府提出司法覆核DQ議員是對反對聲音的打壓;人大釋法以至一系列中央官員的言論,也被視為對香港在一國兩制的地位矮化和衝擊;而且,根據港大民意研究計畫的調查,近年香港人對一國兩制的信心也徘徊在回歸以來的低位。相信如果政府在DQ議員後的「空窗期」推動爭議性法案,有可能會帶來新一輪的激烈抗爭行動。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