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委會:食油邊隻最安全? 刀嘜、獅球嘜測試結果如何?

2017-07-17 13:45

消委會大規模測試60款市面較常見食油樣本,發現41款含塑化劑,當中5款更高於本港行動水平和歐盟遷移限量的標準,2款檢出哥羅芳,逾40種驗出基因致癌物環氧丙醇(Glycidol),到底哪款食用較為安全呢?本港大牌子刀嘜、獅球嘜測試結果如何? 消委會今年二月至三月在超市和百貨公司搜集了60款食油樣本,測試樣本包括花生油、粟米油、芥花籽油、特級初榨橄欖油、橄欖油、橄欖果渣油、葡萄籽油、葵花籽油、米糠油和調和油。 若以塑化劑及基因致癌物環氧丙醇兩個測試作為衡量,60款中只有一款在今次兩款測試中,都全無「塑化劑」及「基因致癌物丙醇」。該款為Clearspring organic sunflower frying oil cold pressed 500毫升,聲指由意大利包裝,售價75元,屬於葵花籽油,不過這款油也檢出其他化學物,例如苯並[a]芘,每公斤1.9微克,不過低於食安中心定下的每公斤10微克的「行動水平」。 消委會指,這是一種有害污染物,在環境中無處不在,以高溫煮食例如燒烤、炒、燻、焗的方式烹調含脂肪的食品,會在食物表面形成苯並[a]芘。研究顯示多種實驗動物經進食攝入的苯並[a]芘可引致胃癌,也會通過 胎盤進入胎兒體內引發腫瘤。苯並[a]芘對人類基因有害,為可令人類患癌的物質,因此應盡量避免攝入。

至於大牌子又如何呢? 先說塑化劑的準則,歐洲食物安全局認為,塑化劑的每日可容忍攝入量,DEHP為3毫克,DBP為0.6毫克,DINP和DIDP合計則為9毫克。 至於污染物氯丙二醇(3-MCPD)及基因致癌物環氧丙醇(Glycidol),JECFA和歐洲食物安全局分別就3-MCPD及3-MCPDE的暫定每日最高容許攝入量及每日可容許攝入量,分別為每公斤4微克及0.8微克。

刀嘜純正花生油(3樽x900毫升)塑化劑,DEHP:0.28毫克/公斤;DINP和DIDP合計:4.7毫克/公斤。污染物氯丙二醇(3-MCPD):720微克/公斤及基因致癌物環氧丙醇(Glycidol)1700微克/公斤。 刀嘜純正芥花籽油 (3樽x900毫升)塑化劑,全無;污染物氯丙二醇(3-MCPD):260微克/公斤及基因致癌物環氧丙醇(Glycidol)480微克/公斤。 刀嘜初榨橄欖葵花籽油(3樽x900毫升)、奧米加3芥花亞麻籽油(2樽x900毫升)、初榨橄欖芥花籽油(3樽x900毫升),三款調和油塑化劑,全無;污染物氯丙二醇(3-MCPD):240、200、290微克/公斤及基因致癌物環氧丙醇(Glycidol)230、250、440微克/公斤。 獅球嘜花生油(3樽x900毫升)塑化劑,DEHP:0.33毫克/公斤;DINP和DIDP合計:0.69毫克/公斤。污染物氯丙二醇(3-MCPD):500微克/公斤及基因致癌物環氧丙醇(Glycidol)1200微克/公斤。 獅球嘜粟子油(3樽x900毫升)塑化劑,全無。污染物氯丙二醇(3-MCPD):無,及基因致癌物環氧丙醇(Glycidol)650微克/公斤。 獅球嘜芥花籽油(3樽x900毫升)塑化劑,全無。污染物氯丙二醇(3-MCPD):無,及基因致癌物環氧丙醇(Glycidol)430微克/公斤。 獅球嘜DHA花生食油(2樽x900毫升)塑化劑,DEHP:0.11毫克/公斤。污染物氯丙二醇(3-MCPD):230微克/公斤,及基因致癌物環氧丙醇(Glycidol)250微克/公斤。 獅球嘜葡萄芥花籽油(2樽x900毫升)塑化劑,DEHP:0.13毫克/公斤。污染物氯丙二醇(3-MCPD):380微克/公斤,及基因致癌物環氧丙醇(Glycidol)320微克/公斤。 「刀嘜」生產商表示反對消委會發表是次檢測3-MCPD及GE等相關檢測項目及結果,認為公開該等檢測項目及結果並不符合對公眾利益的考慮。 「獅球嘜」生產商表示就消委會的測試結果,相關產品全部符合香港法例的安全標準。至於3-MCPD及GE測試項目,該生產商指由於現時香港法例及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均沒有設定相關安全標準,同時此等項目的安全性及毒理性的研究目前也只限於動物,對人體的危害還沒有全面的瞭解和結論。再者在食用油的國際貿易(FOSFA)中,此等項目並不是國際採購標準,更沒有既定標準或相關法例可依循。因此該公司表示現階段只能對該等項目在 採購及生產方面進行密切關注。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