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海業職位多元性 海事人才全球渴求 晉升階梯清晰 月薪可達10萬元

2024-06-25 07:30

香港港口位於亞太地區迅速發展的中心地帶,是區內重要的樞紐港之一,在遠東貿易航線上佔有關鍵位置。作為中國的南大門,香港港口每天都有大量貨物通過海陸兩路進出華南地區。目前,每周有超過300班國際貨櫃航班,連接香港與世界上近500個目的地,是亞洲區內主要的轉運港。即使疫情期間,航運業的工作機會亦沒有減少,甚至出現「工搵人」搶人才的情況,故航運業工作前景極佳。今日為聯合國國際海事組織於2010年所定的「海員日」,旨在向全球約160萬名海員表達謝意,感謝他們對國際貿易和世界經濟作出的貢獻。讓我們趁著這個特別的日子,一起探討航海業職位的發展前景。

香港作為區內重要的樞紐港,自身人才培訓不可或缺,本地學院過往亦培訓出不少海運業界翹楚。藉今天6月25日「海員日」,本文訪問了兩位「前輩級」香港理工大學(簡稱理大)畢業生,分別是至今已成為海事處助理處長的羅立强先生及香港明華船務有限公司董事兼副總經理林銘鋒先生,以及兩位理大畢業生及準畢業生,講解航運業相關工作的晉升階梯及長遠發展機會。

海事處助理處長羅立强(左二)及香港明華船務有限公司董事兼副總經理林銘鋒(右二),以及兩位近年加入航海相關行業的年輕人Ian(左一)及Bryan(右一),均曾或正在就讀香港理工大學物流及航運學系。
海事處助理處長羅立强(左二)及香港明華船務有限公司董事兼副總經理林銘鋒(右二),以及兩位近年加入航海相關行業的年輕人Ian(左一)及Bryan(右一),均曾或正在就讀香港理工大學物流及航運學系。

與友同訂職涯大計 成功踏浪 成為明華船務高層
1998年於理大畢業的林銘鋒船長(Captain Lam)與羅立强助理處長(Law Sir)是同班同學。他們當年一同修讀現為航空、航運及供應鏈管理(榮譽)工商管理學士組合課程(選修國際航運及物流管理)(簡稱ISTL)。Captain Lam指出,當初與同學兼戰友Law Sir一起訂下10年職涯大計,「行船」10年就要「上岸」。「畢業後,我加入了華光海運做遠洋船海員,難忘2005年跟Law Sir一起到英國應考遠洋船長試,一起『肥佬』,一起重考,然後一起合格!後來,我於2007年升任遠洋船船長,10年計劃所定的目標已超額完成,最終決定在商業機構打拼。我按計劃於2008年上岸從事船舶管理工作,2012年升任航運公司董事副總裁。2021年加入香港明華船務有限公司,負責監督和指導公司的運營、戰略發展和業務執行。」Captain Lam憶述考獲遠洋船船長資格,有助他後來岸上事業發展,由起初管理約20多艘遠洋船,至現時管理超過百多艘遠洋船。

Captain Lam解說,遠洋航海需具備專業的航海知識及考取專業資格。「岸上工作如海事法律及仲裁、船舶管理、船舶融資、海事保險、船務經紀等,對具海上經驗的人才需求殷切。而且每一項都很專業,如一般律師並不可直接從事海事法律及仲裁工作,要熟悉海事法及與海事相關的國際貿易或商業法;一般保險從業員也不可以做海事保險工作,需要有與法律相關或海事保險實務的訓練等。而擁有遠洋船專業資格的海員,更是海運公司爭相聘請的對象,永遠都是『工搵人』,求才若渴。」

Captain Lam建議想入行的年輕人,要有規劃地構建職涯大計,不斷進修及挑戰自己,便可以朝著清晰的晉升階梯發展事業。「現今90%的貨運仍要依靠船運,所以航運業是永不會式微的。即使疫情期間,世界對航運服務的需求亦是有增無減。香港航運業從業員最大的競爭對手是來自世界各地的海員,因船公司可以從不同國家招聘不同種族但擁有相同資格的人士,所以我們只要保持國際視野及具有團隊精神,懂得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合作,透過持續學習去自我提升,在這個行業便會有不錯的發展。」Captain Lam預計未來航運業將會隨著數碼化及科技發展迎來改革。現職海事人士應抓緊機會,在這方面持續進修,參與相關會議、研討會和培訓活動,持續提升專業技能。他亦呼籲年青人可加入不同的專業協會和組織,如Institute of Marine Engineer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IMarEST)、國際航海學會(Nautical Institute)和香港海運學會等,認識從事不同海事服務的人,從中或可遇到有經驗的導師或專業人士分享自身的經驗和知識以及指導和支持,為其職業發展提供寶貴建議。

香港明華船務有限公司董事兼副總經理林銘鋒(Captain Lam)建議想入行的年輕人要有規劃地構建職涯大計,朝着航運業清晰的晉升階梯逐步向上爬。
香港明華船務有限公司董事兼副總經理林銘鋒(Captain Lam)建議想入行的年輕人要有規劃地構建職涯大計,朝着航運業清晰的晉升階梯逐步向上爬。

航海夢從小植根 終摘星 成為海事處助理處長
Captain Lam的多年好友Law Sir,兒時因舅父的影響愛上了海事行業。「中學時曾到舅父的船廠幫手修理小船,讀中七時已考到本地遊樂船船長的資格。」Law Sir在回憶航海的日子時,眼裏閃耀夢想的星星。「記得在第一學年的暑期到上海海事大學接受船上實習和培訓,當時跟Captain Lam『同房』而成為好朋友,還一起愛上航海生活,立志以此為職涯志向。畢業後我想加入海事處工作,當年的入職要求是要在取得遠洋船長資格後,取得相當於船上高級管理人員的經驗。」Law Sir畢業後由教授引薦加入東方海外貨櫃航運(國際)有限公司(OOCL)成為甲板實習生,展開了航海的歷程。「我和太太(現職理大物流及航運學系講師)也是在OOCL總部工作時結緣。後來,考取了船長資格,並累積了一年多的大副資歷,至第二個小朋友出世,我便決定『上岸』繼續我畢業時的志向,於2008年年底加入海事處成為海事主任。」Law Sir在海事處曾擔任不同崗位以累積公務管理經驗,包括船隻交通組、牌照及關務組及海港巡邏組等。

Law Sir指出,因海事處兩個專業職系(即海事主任和驗船主任職系)和航運業一樣長期面對人手短缺,他在2017-18年間參與了處方職系架構檢討的工作,包括開設新的助理職級、修訂海事主任和驗船主任職級的入職條件和薪級。「改革後,以海事主任職級為例,入職成為助理海事主任不需要取得遠洋船船長牌,亦不需要擁有船上高級管理人員的經驗。當時我有份參與草擬助理海事主任培訓計劃,此改革紓緩了這兩個專業職系退休潮的影響,為部門帶來新動力。」因前景吸引,海事處近幾年已成功吸納很多新血。而Law Sir於2018年調任到前運輸及房屋局(現為運輸及物流局)的港口發展組及人力資源分組,工作範疇躍至另一層次。「加入前運輸及房屋局的三年間,我主要負責海運人力資源及參與制訂港口政策。最深刻是疫情期間要維持供港貨物安排,又要防疫,在應變措施下開闢從水路進口新鮮食品的新途徑,另外還要安排為港口運作相關的特定群組做強制檢測。2023年疫情第五波緩和後我返回海事處,負責香港的港口規劃工作,參與海上液化天然氣接收站項目等新挑戰。我十分樂在其中。」

訪問前一天,Law Sir剛完成香港大學運輸政策與規劃碩士課程的考試,工作上亦不斷迎來新挑戰。面對複雜多變的大環境,需要緊隨不時變化的形勢「摸著石頭過河」。他回想在航海生涯當中,學懂了團隊合作,加入海事處後學懂運用「換位思考法」與不同業務、國籍和職位的人協作,推展不同項目。「回想當年第一次航行值班,控操大貨櫃船的心驚膽顫仍歷歷在目,慶幸我在航海職涯的推進及引領下,成就了今天的我。」

海事處助理處長羅立强透露,工作至今仍不斷出現新挑戰,需要「摸着石頭過河」,是航運業生動有趣之處。
海事處助理處長羅立强透露,工作至今仍不斷出現新挑戰,需要「摸着石頭過河」,是航運業生動有趣之處。

商科生成「助理海事主任」 進修天文地理 專研港口事務
助理海事主任要負責海事處助理專業層面的工作,包括監控和規管港口、船舶事務、本地船隻、公眾貨物裝卸區和客運碼頭,並協調區內搜救行動;管理政府船隊運作和海事分處;策劃港口發展工作;協助培訓海事處人員;應對海上污染;以及提供海港繫泊服務和海圖製作服務等。剛加入海事處成為助理海事主任的陳漢衡(Ian)於中學畢業後,相信香港海運業前景理想而選讀理大ISTL,並於2018年畢業。

「選科前曾與家人商量,上一輩總覺得一方面『行船跑馬三分險』,怕我出海會有風險,另一方面要離鄉背井。其實隨著時代及科技進步,現代航海業已十分安全和專業,船上亦提供網絡供船員與家人聯繫。在累積航海經驗並考獲相關牌照後,還可以選擇加入海事處或在其他岸上的專業海運服務業發展。」因Ian在中學時修讀商科,但在大學課程中要接觸天文、地理及物理科,花了很大努力才追得上進度。「後來有機會在『育鯤』輪實習計劃中實踐運用海圖,將課堂中學到的技能一一應用到真正海員工作上,所得的成功感及滿足感難以言喻!」

Ian最難忘的是在課程中學懂使用摩斯密碼,以及在實習時克服了對暈船的恐懼。「在船上,實習生每天都會被派遣不同的任務,全都需要以團隊形式合作完成,藉此幫助我們調整心態去面對將來可能要應付的工作模式。」Ian在2017年參與了海事處暑期實習計劃,接觸的職務與助理海事主任或助理驗船主任工作性質相近,並被派到海事處不同組別工作以汲取經驗。「完成實習後,我發現自己對岸上工作興趣較大,尤其是港口監察等工作,於是在『上岸』後選擇加入晉升階梯清晰的海事處,未來希望透過自身經驗介紹更多理大的學弟學妹加入,齊為香港海事行業出一分力。」

剛加入海事處成為助理海事主任的Ian一度擔心體質易暈船而無法入行,幸好在「育鯤」輪實習計劃期間適應了海上工作環境,可放心逐夢。
剛加入海事處成為助理海事主任的Ian一度擔心體質易暈船而無法入行,幸好在「育鯤」輪實習計劃期間適應了海上工作環境,可放心逐夢。

經歷「育鯤」輪航海訓練 理大生 立志向夢想啟航
現時就讀理大ISTL最後一個學年的學生陳浩謙(Bryan),中學時期曾與家人一同參與「香港海運週」的活動,從資深海運從業員的分享中得知海運職業的發展機會,以及本地船舶業在國際航運業的角色及貢獻,於是決定報讀理大的相關課程。據知,Bryan因DSE成績優異,先成功獲得政府「海運及空運人才基金」下的「香港航海及海運獎學金計劃—海運獎學金」,及後改為申請同一計劃下旨在資助決心加入航海事業的學生的「航海獎學金」(名額只得5個),畢業後須在遠洋輪上工作至少12個月。「航海獎學金只供有志投身遠洋航海事業的學生申請。我在去年參加由香港海員工會與大連海事大學合作推展的『育鯤』輪實習計劃後,愛上了遠洋航海,因此訂立了更清晰的人生目標,決定成為海員。」Bryan認為,能獲得政府資助4年大學學費實在很難得,慶幸家人支持他的決定,讓他向夢想啟航。

「育鯤」輪實習計劃獲「海運及空運人才培訓基金」贊助,對象是修讀海事相關課程並有興趣從事遠洋航海(包括甲板部和輪機部)的香港大專生。「由香港前往大連,在遠洋訓練船『育鯤』輪上接受為期11天航海訓練,真是獲益良多!除了通過課堂學習航海相關知識外,我們與大連海事大學學生亦有混合編組實習,依照國際船舶航行值班通行慣例進行船舶作業值班實習。另外亦會與經驗豐富的現職海員一同工作,獲得課本外的實質應用技巧。」

Bryan指出,入讀首兩年正值疫情期間,無法到內地或海外進行交流或實習。去年終於有機會參與實習計劃實踐所學航海技巧,亦有機會參加前往新加坡的考察團,了解船務公司的運作實況,對航海行業的發展與機遇加深了認識。「實習期間,幸有理大的教授為我們一直引路,令我更肯定將來會投身航海業,以成為遠洋船船長為職涯目標。」

ISTL第四學年學生Bryan坦言「海運及空運人才基金」旗下的「香港航海及海運獎學金計劃」是支持他追夢的強大後盾。
ISTL第四學年學生Bryan坦言「海運及空運人才基金」旗下的「香港航海及海運獎學金計劃」是支持他追夢的強大後盾。
Ian和Bryan兩位都曾在世界先進的遠洋教學實習船「育鯤」輪上實習,一致表示實習後更堅定理想要投身航海行業。
Ian和Bryan兩位都曾在世界先進的遠洋教學實習船「育鯤」輪上實習,一致表示實習後更堅定理想要投身航海行業。

畢業生投身遠洋航海 海運及空運人才培訓基金設多項計劃支援
逐步晉升成為船長 月薪可達10萬元

要成為甲板部高級船員,必須先完成認可的海事課程和指定的出海前訓練,然後在遠洋船上當甲板部實習生,接受在職培訓。在取得最短12個月至最長24個月的航海經驗後(視乎所修讀由海事處認可的海事課程),便可報考遠洋輪三級(甲板高級船員)適任證書考試。考試合格後便有資格在船上擔任三副或二副的職務。其後的二級和一級適任證書考試分別需要1年和2年的航海經驗。考獲一級適任證書便有資格擔任船長。持有遠洋航海資歷亦可以加入海事處擔任不同職位。(見下圖)

海運及空運人才培訓基金於2014年4月1日開始運作,旨在逐步建立一個有活力、多元化和具競爭力的專業及技術人才庫,支持香港於兩個產業的長遠發展。以下是基金其中一些與航海相關的計劃:
航海訓練獎勵計劃
香港航海及海運獎學金計劃
海運和航空業實習計劃 – 海運業
專業培訓課程及考試費用發還計劃–海運業

當中,「香港航海及海運獎學金計劃」頒授獎學金予獲選的香港理工大學航空、航運及供應鏈管理(榮譽)工商管理學士組合課程(選修國際航運及物流管理)的學生。此計劃分為兩部分:

(甲)「航海獎學金」︰鼓勵學生投身遠洋航海事業
(乙)「海運獎學金」︰吸引在香港中學文憑考試取得良好成績的學生報讀

有關各項計劃的詳情,可參考基金網頁
www.matf.gov.hk

(資料由香港海運港口局提供)

關鍵字

最新回應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