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辣後交投增 但價格未見反彈 謝偉銓:印花稅能者多付 助市民上車換樓

2024-06-03 10:29

撤辣後交投增 但價格未見反彈 謝偉銓:印花稅能者多付 助市民上車換樓
撤辣後交投增 但價格未見反彈 謝偉銓:印花稅能者多付 助市民上車換樓

香港經濟近年先後受到黑暴、疫情,以及美國等對我國的政經打壓影響,特區政府連續多年錄得巨額赤字。筆者早於3年前的預算案建議書,已提議財政司司長以「能者多付」原則,在不違反香港行之有效的簡單低稅制的大前提下,適度調整部分稅項,以增加庫房收入,從而支持政府繼續提供各類公共服務,持續推展各項有利經濟發展及社會民生的基建和發展計劃。

本年度《財政預算案》推出的薪俸稅標準稅率兩級制,正正沿用了有關原則。建議未有大幅更改現行的稅制或稅基,只會影響年度入息淨額超過500萬的薪俸稅或個入息課稅納人,就他們於課稅年度內超過500萬的入息,多收1%的稅款。即是每多10000元收入,就要向政府交多100元的稅款。

根據2021至22課稅年度的資料,估計會有約11700位納稅人會跌入兩級制。這些大多為坊間俗稱的「打工皇帝」,多交少少稅款,不會對其財政狀況或生活質素造成重大影響,但每年庫房就可以增加約9.5億稅收。

基本原則「先節流、後開源」

當然,有人擔心若政府遲遲未能滅赤,第二級的標準稅稅率(經調整後為16%)會否越加越多,甚或變成三級制、四級制,動搖香港的簡單低稅制,削弱特區在挽留本地人才及吸引海外人才的競爭力。

有議員提議在相關條例草案加入「日落條款」,訂明政府會在恢復盈餘後取消標準稅率兩級制。但這樣反而會增加稅務政策的不確定性,因為香港作為一個外向型經濟體,庫房每一年最終是錄得赤字或盈餘,往往並非政府可以完全掌控。

同樣根據2021至22年度數字,引入標準稅率兩級制後,香港的薪俸稅實際稅率,只會由原來平均約8%,輕微調高至約8.04%,仍然低於新加坡等區內競爭對手。

與稅率動輒高達3成或以上,稅制極為複雜的北美和歐洲地區比較,更名副其實是「蚊髀同牛髀」,對香港競爭力的影響微乎其微。

再者,財政司司長已在本年度預算案清楚交代,政府並非單靠加稅來滅赤,而是有一整套的「財政整合計劃」,基本原則為「先節流、後開源」,當中包括公務員編制零增長、繼續削減部門開支、適度加大發債,以及調整基建工程的推展優次等等,不是只得加稅一招。政府同時會致力發展經濟,招商引才,希望做大個餅,搞活股市樓市,企業賺錢多了,打工仔收入增加,股市和樓市交投上升,政府各類稅收亦自然就會增加,逐步恢復收支平衡。

另外,政府在疫情期間一度調高股票交易印花稅,以支持各項防疫抗疫開支。但當疫情過後,稅率現已還原,可見政府有不時檢視各種稅項,適時作出調整。

調低中低價住宅印花稅

香港稅項少,稅率低,稅制極為簡單,但何以仍不有少基層、以至中層市民,覺得在香港生活並不容易,好努力打工賺錢,積蓄還是所餘無幾,生活質素得不到顯著改善呢?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就是香港的土地房屋供應出了問題,導致樓價高,租金貴,不少家庭都要花上頗高比例的收入用作交租或供樓,住屋開支負擔遠高於繳交薪俸稅的壓力。

故此,即使面對財赤,政府仍有必要持續造地建屋,令市民能夠改善居住壓力,做到真正安居樂業。過去筆者亦曾提議按照「能者多付」原則,針對一些超級豪宅,例如售價5000萬或以上的住宅單位買賣,徵收更高的物業交易印花稅稅率,但同時調低中低價物業的徵收率,藉此協助市民「上車」置業和換樓改善生活。

現時售價低於300萬的住宅物業,只須繳交象徵性100元的印花稅,但即使近年樓市有所回落,售價低於300萬的單位仍選擇有限。一般中產家庭想換樓改善生活,購買一個實用面積約700至800方呎的三房單位,樓價可能超過1200萬,需要繳交40至50萬印花稅,亦是相當重的負擔。

今年2月預算案宣布全面撤辣後,樓市交投明顯增加,但價格未見反彈,政府有條件再認真考慮筆者的建議,適度調低中低價住宅物業的印花稅,讓更多市民能夠更容易「上車」及換樓。

謝偉銓立法會建築、測量、都市規劃及園境界議員

---

【上車驗樓,星島搵專家幫你手!如果你有新盤驗樓、裝修分享,請即Email:[email protected] 】

緊貼最新最快新聞資訊,請立即下載星島頭條App:https://bit.ly/3Q29Vow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