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市道︱擺脫疫情陰霾 檔販笑臉迎人 寒流來襲牛肉店排長龍

2023-12-22 14:51

所謂「冬大過年」,今日(22日)冬至,不少市民早早買定餸回家「做冬」。當中有人因「唔想同人逼」外出用膳,選擇購買餸回家準備冬至晚飯。《星島頭條》記者下午到旺角廣東道及奶路臣行一帶街市視察,現場買餸市民人頭湧湧,部份售賣鯪魚肉、肥牛的檔位出現人龍。至於海鮮檔生意兩極,部分檔主十分忙碌,但亦有檔主稱銷情慘淡,生意比去年大跌7成。 

今天菜價有所上升,其中「豆杯」的35元一斤,其餘菜類或肉類的價格只有微升。不願出鏡的檔主陳先生表示,雖然檔口有蔬果等不同類別的貨品,但最受歡迎的仍是生菜,售價與平日相若,並沒有因為冬至而加價,反而比其他菜檔的價錢更為便宜。但今年很多市民北上,收入比上年大跌約3成。至於今早6時半已開檔的菜檔婆婆表示,今年十分淡靜,或許經濟不太景氣,「一兩蚊都要講價,唔捨得洗錢。」上年差不多時間貨品已全數賣出,而今年天氣寒冷,來貨價也比上年貴上數元,卻未能加價,變相虧本。 

旺角廣東道及奶路臣街一帶街市檔位人頭湧湧。陳極彰攝
旺角廣東道及奶路臣街一帶街市檔位人頭湧湧。陳極彰攝
旺角廣東道及奶路臣街一帶街市檔位人頭湧湧。陳極彰攝
旺角廣東道及奶路臣街一帶街市檔位人頭湧湧。陳極彰攝
旺角廣東道及奶路臣街一帶街市檔位人頭湧湧。陳極彰攝
旺角廣東道及奶路臣街一帶街市檔位人頭湧湧。陳極彰攝
周先生指,中國人「冬大過年」,習俗上需要回歸(回家)團圓。陳極彰攝
周先生指,中國人「冬大過年」,習俗上需要回歸(回家)團圓。陳極彰攝
何女士表示將準備火鍋作冬至飯。陳極彰攝
何女士表示將準備火鍋作冬至飯。陳極彰攝
王先生因不想外出用膳「同人逼」,故自行到街市購買餸菜回家當冬至飯。陳極彰攝
王先生因不想外出用膳「同人逼」,故自行到街市購買餸菜回家當冬至飯。陳極彰攝
海鮮檔負責人李小姐表示,今年生意比去年少約7成。陳極彰攝
海鮮檔負責人李小姐表示,今年生意比去年少約7成。陳極彰攝

有海鮮檔主則表示,購買海鮮的客人頗多,出售的價格卻未有上升,唯而銷情與去年相若,最受歡迎的海鮮是蝦。不過另一位海鮮檔負擔人李小姐表示,生意比去年少約7成,只有一位客人特意「落訂」,售賣貨物和價格也與去年一樣,來貨價卻比去年貴約2成。李小姐看起來無奈,稱「啲人都要食咖其實,點解唔買呢?」 

在地盤工作的周先生今天提早下班,他買了半隻鹽焗雞和蝦,花費約百多元。他稱菜價有所上升,由10元升至18元,貴了多於一倍;豬皮、肥牛及牛柏葉等的火鍋材料價格沒有太大升幅。他續指,中國人「冬大過年」,習俗上需要回歸(回家)才是好的,故沒有外出用膳,將回家「打邊爐」。 

懷有身孕的何女士與其9歲小朋友正在購買肥牛準備晚上的冬至飯,因懷有身孕不便煮食,故將購買海鮮等食材回家準備較為簡易的火鍋,並留港慶祝,沒有外出。被問及會否擔心今日的菜價相對昂貴,她則回應說即便如此也實屬正常,稱「撳左800蚊出嚟買餸」。 

還有一位負責冬至飯的王先生表示,因內地的飯菜味道較為濃,口味不太合適,「好鹹、好油」,而且「唔想同人逼」,故自行到街市購買餸菜回家當冬至飯的大廚,已花費約300元,原本也沒有考慮價格,但沒有覺得今日的菜價較昂貴,最後一站將購買花甲便會歸家。

適逢天氣驟降,九龍城街市有牛肉店長龍排到出馬路,市民等足一小時也要買到新鮮牛肉回家打邊爐;但亦有檔販指受通關影響,街市人流冷清,預料生意會下跌。

九龍城街市有牛肉店大排長龍,更排到出馬路。鍾健華攝
九龍城街市有牛肉店大排長龍,更排到出馬路。鍾健華攝
天寒地凍,市民排隊買牛肉回家打邊爐。
天寒地凍,市民排隊買牛肉回家打邊爐。
檔販笑臉迎人。鍾健華攝
檔販笑臉迎人。鍾健華攝
今日冬至,市民早早買定餸回家做冬。鍾健華攝
今日冬至,市民早早買定餸回家做冬。鍾健華攝
今日冬至,市民早早買定餸回家做冬。鍾健華攝
今日冬至,市民早早買定餸回家做冬。鍾健華攝
今日冬至,市民早早買定餸回家做冬。鍾健華攝
今日冬至,市民早早買定餸回家做冬。鍾健華攝
今日冬至,市民早早買定餸回家做冬。鍾健華攝
今日冬至,市民早早買定餸回家做冬。鍾健華攝
今日冬至,市民早早買定餸回家做冬。鍾健華攝
今日冬至,市民早早買定餸回家做冬。鍾健華攝
今日冬至,市民早早買定餸回家做冬。鍾健華攝
今日冬至,市民早早買定餸回家做冬。鍾健華攝

今年冬至擺脫疫情陰霾,外出不需要戴口罩,市民笑容終於重見天日,檔販同樣笑臉迎人。有魚檔檔主更「賣大包」,笑言「(冬至)大家開心啲,唔使多謝我。」

---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