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委會委員交流會 兩團體促檢討現時機制 並增加非長者一人戶支援

2023-11-15 01:22

團體出席房委會委員交流會提出意見。
團體出席房委會委員交流會提出意見。

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委員會今日(14日)舉行交流會,有兩個關注住屋問題的團體出席,其一個關注非長者一人戶的組團,提出多項建議,促當局檢討計分及配額制、向非長者一人住戶統一派放現金試行津貼及重新審視公屋入息上限計算。另一團體則建議,希望房署i弓心心夠公佈申請人在通過詳細資格審查階段後的編配時間。

團體「劏房一人住戶關注組」表示,自2005 年起,非長者一人公屋申請被改為「計分制」,愈年輕排愈久,至少要等至 50 歲才有機會上樓。而非長者一人更設有「配額制」,每年分配予非長者一人之公屋為公屋總落成量 10% 。現時申請接近十萬宗,若按現時輪候人數及「配額制」,需超過 50 年才能讓現時所有申請者上樓

另外,關注組指出「配額及計分制」安排見主任的分數不斷提高,有2022年11月達423分便可見主任,至2023年11月,則提高至432分,令申請人完全無法掌握實際需要輪候的時間,只能再無止境地等待。

關注組建議檢討計分及配額制,按輪候先後次序及居住環境等作配屋準則,並為輪候時間訂定標準,同時提高配額制至公屋落成量之 30%及不設上限另外,建議興建單身人士住房,類近於安置大廈或獨立廚廁之長者住屋,此舉既可增加公屋落成數目又不會因而令家庭公屋輪候時間增加。

關注組亦建議向非長者一人住戶統一派放現金試行津貼,認為非長者一人住戶輪候時間比其他組別更長,而面對之經濟壓力更高,對「現⾦津貼試⾏計劃」有更大的需要。

最後,關注組建議重新審視公屋入息上限計算,指現時以公屋入息限額檢討機制以私人樓宇單位每平方米租金計算住屋開支,團體認為已過時,因為劏房之每平方米租金中位數遠高於私人樓宇指數,故此須重新審視計算機制。

團體出席房委會委員交流會提出意見。
團體出席房委會委員交流會提出意見。
團體出席房委會委員交流會提出意見。
團體出席房委會委員交流會提出意見。
團體出席房委會委員交流會提出意見。
團體出席房委會委員交流會提出意見。
團體出席房委會委員交流會提出意見。
團體出席房委會委員交流會提出意見。
團體出席房委會委員交流會提出意見。
團體出席房委會委員交流會提出意見。

另一團體「關注基層住屋聯席」表示,政府作出「3年上樓」的承諾難以實現,不少申請人完成詳細審查後的等候時間越來越長。此外,政府的上樓承諾只適用於申請至接受第一次編配而第一次編配至第二次編配之間的時間也不固定,令申請人難以捉摸,希望房署能夠公佈有關輪候時段。

團體亦指,有申請者獲編配的公屋單位,如3人住戶獲編配2-3人公屋單位而非較寬敞的3-4人單位,有3人家庭住戶輪候市區單位,最後獲編配26平方米的單位,人均只有8平方米多,擔心單位編配令住戶非常擠迫,一旦入住後出現輕微人口增加便容易成為「擠迫戶」。

---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