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研究指有新冠病童糞便持續36日帶毒 或成隱形傳播鏈
2020-09-07 12:31
新冠肺炎持續,為盡快找出隱形患者,本港一直致力提高檢測能力,惟現時所用的深喉唾液、鼻腔拭子及咽喉拭子均非每個人都適用。中大醫學院日前已證實,新冠肺炎患者即使沒有腸胃不適的症狀,其腸道及糞便都發現活躍的新冠病毒,令社會產生隱形傳播鏈。中大醫學院院長兼腸道微生物群研究中心主任陳家亮今早召開記者會,宣布會和衞生防護中心合作成立新冠病毒檢測中心,致力為嬰幼兒檢測病毒。他又指,一些國家機構如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亦正他們接洽,進一步了解糞便檢測的細節和安排。
中大由3月29日開始為高風險地區回港的無病徵兒童進行檢測,截至8月31日收回率九成。當中檢測了2128個樣本,逾97%為小童,有6宗為確診個案。相關計劃的陽性比率為0.28%,甚至比上水屠房的大型檢測0.26%高。
中大醫學院微生物學系系主任兼腸道微生物群研究中心副主任陳基湘以一名兩歲確診幼兒為例,其確診時入院的呼吸道為陽性,但翌日即為陰性,但其糞便於36日內仍驗到病毒量,其病毒活躍度如成年病人入院時頭7日接近,不能排除患者體內仍有帶傳染性的病毒。
為了解新冠病毒在患者腸道內的活躍程度及傳染性,中大醫學院跟進了15位病情嚴重程度不同的本地新冠患者,檢測及跟進他們的糞便樣本。中大醫學院亦中大醫學院腸道微生物群研究中心副主任黃秀娟教授指,有三位患者更是在呼吸道樣本已再偵測不到病毒的6天後,患者的糞便仍會帶有病毒,其大便樣本中被新冠病毒感染的細胞有大量病毒功能的3’ 端基因組,意味新冠病毒仍有活躍的複製和感染活動。
有見糞便檢測可發現到不少的隱形患者,而即使患者的呼吸道樣本沒有病毒,但糞便內作可驗出,故中大醫學院將成立檢測中心,以專注於大便檢測。陳基湘表示,新中心會配合政府政策,為特定的高危群組做檢測。除外地回港的幼兒外,未來亦會包括一些爆發群組的嬰幼兒、難以拿取呼吸道樣本的院舍長者等。現暫每日可提供2000個樣本測試,「中午來到,即日有結果。而下午來,翌日也有結果。」他又指,中心除糞便樣本,亦會做其他的樣本檢測,如參與政府將推展的7000多名在囚人士檢測等。他強調,中心目前只會作特定的群組檢測,「但下一步不排除會做較廣泛的針對群組。」
被問到患者糞便於染疫後長時間仍驗出病毒,但現時醫管局出院準則只有抗體則可出院,是否過於寛鬆時,陳基湘表示,研究與醫管局的出院準則沒有予盾,患者出院時並非完全沒有傳播性,而是因有抗體後,傳染性減了很多。他又提醒,由於患者出院後糞便仍有病毒,不能排除有傳播性,故患者出院後仍要注意個人衛生,而家長照顧康復出院的嬰兒時,也要多加注意。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