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Talk】食糉應節又怕食太多難消化? 5招消滯良方防「食滯」

2019-06-07 14:24

若食糉後出現難消化,可以自製山楂烏梅湯和山楂麥芽湯。資料圖片
若食糉後出現難消化,可以自製山楂烏梅湯和山楂麥芽湯。資料圖片

今日是端午節,相信不少家庭都會食糉應節,不過糉子大多由糯米製成,而且餡料通常都屬高油高脂,例如肥肉和鹹蛋黃等。如果吃太多,恐怕會導致腸胃難消化,令人「食滯」,甚至出現胃脹胃痛、腹痛、腹瀉等消化不良的症狀。以下的方法有助避免「食滯」,亦可以食得更健康!

1. 限制食量

每次以半隻的中型粽 (一般鹹肉粽的大小) 為限。

2. 慢慢細嚼

讓唾液中的消化酶有足夠時間來消化糯米。

3. 配合水果食用

可在餐前先吃一份水果,為肚子「墊底」,特別推介含天然消化酶的菠蘿、奇異果、木瓜,或柑橘類水果,如橙、柚子等,能幫助消化。

4. 配搭蔬菜、綠茶、烏梅湯等

增加膳食纖維,有助消化。

如果不小心吃太多而「食滯」,建議以下幾個方法幫大家消滯!

1. 湯水

山楂麥芽湯

材料:山楂30g、麥芽30g、神曲15g、陳皮10g

製法:在300ml的水裡加入以上材料,煲30分鐘,即可飲用。

山楂烏梅湯

材料:山楂30g、烏梅15g、瘦肉150g

製法:在開水裡加入以上材料煲45分鐘,即成。

2. 茶飲

普洱茶、綠茶有消滯的功效,胃腸功能較差的人宜喝淡茶,不宜濃茶。

3. 按摩腹部

左手按在腹部,手心對著肚臍,右手疊放左手上,順時針方向繞臍揉腹100下,再逆時針按揉100下。

4. 服食適合的保健品

經稀釋的酵素原液,或食用薑黃根保健品,均有助消滯。服用前,宜諮詢專家意見。

5. 散步

散步可以幫助消化,減少胃脹。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