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情周記】不要把議政和亂政搞亂了

2020-11-23 07:28

特首林鄭月娥本星期三將宣讀《施政報告》,有人認為立法會沒有了反對派之後,議案就可以暢通無阻,是好是壞,仍有待觀察,有人擔心立法會成為一言堂,莫非議事堂內真的沒有反對派便不行嗎?資料圖片
特首林鄭月娥本星期三將宣讀《施政報告》,有人認為立法會沒有了反對派之後,議案就可以暢通無阻,是好是壞,仍有待觀察,有人擔心立法會成為一言堂,莫非議事堂內真的沒有反對派便不行嗎?資料圖片

特首林鄭月娥將於星期三宣讀《施政報告》,未來一年政府會有甚麼大招、新招,到時就會揭盅。坊間相信,《報告》提出的議案日後在立法會成功推動的機會大增,原先計畫做的「明日大嶼」的前期撥款都可以順利過關。特區政府根據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定的議員要真誠擁護《基本法》的框架,特區政府即時取消了公民黨的郭榮鏗、楊岳橋、郭家麒和會計界議員梁繼昌等四人的議員資格,其後引發十五名反對派議員集體總辭,立法會內只餘下熱血公民的鄭松泰和醫療界的陳沛然留任。在上周六,曾在選內會主席拉布拉得不亦樂乎的郭榮鏗,甚至宣布退出政壇,反對派勢力在今屆立法會基本上全部瓦解。

為反而反拖死合理政策

坊間認為,議會內沒有了反對派,「明日大嶼」這個幾千億元龐大項目,甚至可以在會期內通過。亦有人質疑,立法會沒有了反對派,所有議案都能夠通行無阻,這意味着市民的意見將得不到反映,民怨將不斷累積,最終會出現大爆發。以上種種講法,不能夠說全無可能。然而,過去幾年反對派在議會內拖死政策,令官場瀰漫少做少鬧的怠政氛圍,令很多民生政策應做未做,已成為民憤源頭,把反對派的對着幹的正面作用過分誇大,同樣不符現實,講到底,無論是政府或建制派都要警惕,研究如何完善施政。

如果講到立法會內沒有反對派,香港就會出現問題,就有點言過其實。立法會的主要職能是制定、修改和廢除法律;審核及通過《財政預算》、稅收和公共開支;以及對政府的工作提出質詢。立法會亦獲授權同意終審法院法官和高等法院首席法官的任免,並有權彈劾行政長官。立法會充分履行其職能的,肯定不是最近的幾年。在反對派為反而反,甚麼都反的情況下,就算是有很多市民支持的議案都沒有通過,例如

醫委會改革,有廣泛的民意支持,但被醫療的代表梁家騮展開「一人拉布戰」之下被拖垮了,這種破壞施政的殺傷力,絕對不能低估。

在反對派還沒有近幾年這樣激進的年代,政府的施政比較暢順,絕大部分的議案都能夠獲得通過,但不代表立法會未能夠接納和反映民意,主要還是無論是官員,還是議員,對自己都有比較高的要求。那些年,官員在提交議案時,都很審慎和小心,事前都會做大量功課,搞好溝通和共識,對議案的通過有十足信心,才會提交立法會審議。在議會上,建制派和非建制派議員對議案詳情會拗得面紅耳綠,甚至劍拔弩張,但很少會翻枱收場,最終還是會在互相妥協下得出結論,這種立法過程不見得出來的政策會有甚麼偏聽、橡皮圖章引發的弊端。

在政治氛圍和而不同、理性主導的年代,非建制派議員在政見上雖然與政府和建制派議員不同,他們會打着爭取民主旗號爭取市民的支持,但在審議議案的時候,都比較實際,都會從市民利益出發,會比較用心,提出不少改善議案的意見。可以說,當時的非建制派或反對派表現出來的,有點「忠誠反對派」的味道。到了近幾年,香港政治氣氛愈趨偏激,反對派對所有事情,包括所有議案,都是政治先行,從個人的政治利益考慮,遠多於考慮該議案實際會對社會帶來甚麼影響。反對派這種政治上腦的思維,發展到了去年的反修例運動,更去到極致。在街頭上鼓吹暴力,在議會內癱瘓政府。臨近立法會換屆選舉前夕,在戴耀廷的領導下,更提出「35+」的攬炒香港、推翻中央政權的終極計畫,揚言要在來屆立法會取得過半數議席,會不問內容否定《財政預算案》、癱瘓特區政府運作,進而逼使特首下台。以反對派的所作所為,如果認為他們對社會發揮了正面的作用,實在難以令人置信。

議會內沒有了反對派議員,特別是為反而反、為攬炒而反的議員,與能否吸納和反映市民的意見,其實沒有關係。關鍵還是議員能夠實事求是,能多些聆聽市民的聲音,提出對民生有益的具體建議,利用比較和階的議會環境,履行應有的職責,發揮有利於社會的積極作用。

關鍵在政策以惠民為本

立法會因為反對派的總辭,政府少了很大的阻力,施政毫無疑問應該會比較暢順。但如何善用如何權力,發揮議員對政府的制衡功能,仍要議員自行把握。至於有人說反對派總辭之後,建制派要兼任反對派的角色,言下之意是建制派一定要支持政府的某一議案,反對派一定要反對該議案,現在反對派真空了,建制派就要分出部分人來反對政府,這是一種立場先行的講法,無甚道理。說到底,支持或反對一項議案,是要看其內容能否惠及香港民生和經濟,應與立場無關,議員、政界和市民不要把議政和亂政搞亂了,以為沒有極端反對派就沒有了民意的表達和制衡。

特約作者:陳約翰
港情周記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