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喉|韓媒:韓美同盟在利益面前形同虛設 「美國優先」政策變得更巧妙狠毒

2022-08-31 18:48

美國總統拜登於當地時間8月16日簽署《通脹削減法案》,內容涉及氣候、醫保、稅改等領域。法案被指損害多國產業,其中南韓對美國的這一行為表示擔憂和不滿。南韓《中央日報》直言,這一法案讓韓國汽車企業、行業和政府感到震驚。南韓《東亞日報》則稱,這項「美國優先」的立法預計將為韓國汽車製造商帶來巨大損害。

8月26日,南韓《中央日報》網站發表題為《拜登蜜語被戳破 國家利益面前價值同盟猶如虛設》的文章,作者是該報評論員李炫祥。文章認為,美國的長期意圖是在本國國內重建原材料、零部件、生產等整個製造業基礎。與其抱著微弱的希望,不如摸索基於相互主義原則的實質性對策,這才是明智之舉。

全文摘編如下:

三個月前,在陽光明媚的首爾南山酒店室外,美國總統拜登在南韓現代汽車董事長鄭義宣耳邊說蜜語,「我不會讓你失望的」,這是對其承諾未來將在美國投資105億美元的回應。當時搭在鄭義宣肩膀上的拜登手掌的熱氣難道已經消退了嗎?

因拜登簽署的《通脹削減法案》,在美國銷售的現代、起亞等品牌的電動汽車的補貼瞬間消失了。現代汽車在美國電動汽車市場的佔有率排名第二(9%),位於特斯拉之後。此舉無異於是絆住現代汽車的「鏟球」動作。冷戰之後,支撐美國主導的世界秩序的「自由和公平交易」的幻想再次破滅。

大大小小的韓美通商懸案是家常便飯,但此次事件是在作為價值同盟的兩國關係重新崛起的時候出現的,更令人震驚。南韓政府和業界似乎希望美國可以對「經濟安全同盟國」予以關照,但可能性不大。是否會撇開歐洲和日本、只對南韓給予特別待遇還是個疑問。最重要的是,美國的長期意圖是在本國國內重建原材料、零部件、生產等整個製造業基礎。與其抱著微弱的希望,不如摸索基於相互主義原則的實質性對策,這才是明智之舉。

美國的製造業回歸政策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這是2010年奧巴馬政府推出《製造業促進法案》後的潮流。雖然拜登是在譴責特朗普粗暴的「美國優先主義」後當選的,但並沒有什麼變化。相反,在看起來很好的微笑背後,「美國優先」政策變得更巧妙、更狠毒。

拜登簽署《通脹削減法案》再次喚起了國際關係中一個平凡卻冷靜的真理:在國家利益面前,價值只是名分而已。這也是尹錫悅政府上台後,在將外交重心轉向與美國的「價值同盟」的過程中暫時忘記的命題。

深喉

 

原文刊於《巴士的報》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