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士的點評|做人唔好搭錯車
2022-08-30 08:10
後來有一次約了滙豐高層鄭海泉吃飯,他剛從北京回來,和滙豐的大班一起,拜會了當時總理李鵬。鄭海泉說,會面前他們很擔心李鵬會問起,滙豐為何遷冊,是否對香港前途無信心。但和李鵬見面時,李鵬對滙豐遷冊之事隻字不提,只問他們對香港前景的意見。一眾滙豐高層從人民大會堂會見的地方出來時,都鬆一口氣。鄭海泉直言見李鵬時他十分緊張,出了一身冷汗,會面後才如釋重負。
聽到鄭海泉離世的消息,回想當日他講起此事時眉飛色舞的情景,還如同昨天之事,不勝唏噓。
不過這個滙豐高層北訪的故事,卻想起《老子.五十八章》的名句:「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滙豐前身香港上海滙豐銀行,一八六五年三月在香港開業,同年於上海及倫敦開設分行。滙豐在英國開始對香港實行殖民統治二十三年後就開業了,可說是一間典型的英資洋行。
滙豐隨著香港成長,時光流轉,到了一九七九年三月,港督麥理浩率同行政局首席非官守議員簡悅強及政治顧問魏德巍(即後來改了中文譯名衞奕信)訪京,麥理浩回來後只覆述了鄧小平一句話:「香港投資者可以放心。」但在閉門會談中,鄧小平已向麥理浩申明,中國打算在一九九七年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麥理浩回港後,港英政府馬上展開一系列應對九七問題的部署。行政局首席議員簡悅強其後更堅決辭去所有公職,並將東亞銀行售予李國寶家族。以滙豐和港英政府如此親密的關係,估計亦風聞北京的部署。
當時各大英資公司,進入一個「各自修行」的階段。滙豐銀行就開始把業務國際化。一九八〇年,滙豐入股美國海豐銀行,海豐銀行在一九八七年成為滙豐的全資附屬公司。一九八一年,滙豐銀行收購英國蘇格蘭皇家銀行失敗;但滙豐收購英國大型銀行的興趣未有減退。到一九八七年,滙豐終於成功入股英國米特蘭銀行。到一九九〇年,滙豐銀行進行結構重組,成立一間控股公司,名為滙豐控股有限公司,分別在香港及倫敦的交易所上市,最後在一九九三年遷冊倫敦。滙豐的國際化、重組、遷冊三部曲基本完成,借此規避九七回歸可能出現的政治風險。其後滙豐全面收購英國米特蘭銀行,最後出重手收購做次按的美國Household,她的「環球銀行」佈局,大體完成。
不幸的是,過去二十五年,正好是一個東升西降的年代,滙豐投資美國遇上二〇〇八年的次按風波金融海嘯,投資英國又遇上脫歐風潮烏克蘭危機,國際化策略損手收場,最有增長潛力的大中華市場變成投資不足,只能歎句時也命也。如果當日李鵬怒罵滙豐高層,滙豐因而收慢國際化步伐,其實是福不是禍。不過這個世界,沒有「如果」。
一個人,一間公司,一個國家,最怕搭錯車。若然上一架車順風順水,自己也會風生水起。若以一九九七為界,滙豐頭一百三十二年,搭上香港這架快車,以「Hong Kong Bank」之名,做到風生水起。自一九七八年中國改革開放,這四十四年中國更是一架巨型快車,帶動香港騰飛,滙豐自然受惠。一轉軌道,馬上出事。
中國定了兩個一百年的目標,到二〇四九年建國一百年,要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中國這架快車,繼續高速向前。一間公司若然選錯邊上錯車,就很難有運行了。
盧永雄
原文刊於《巴士的報》
關鍵字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