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觀察|民族政策「國師」馬戎

2022-07-13 09:07

如果要論新時代中國民族政策「國師」,非馬戎教授莫屬。七十二歲的馬戎是美國布朗大學社會學博士,北京大學教授,本身是回族,又是紅二代,其父馬寅上世紀三十年代就加入中共,長期從事民族工作。早在二十年前,馬戎就認為中國承襲自蘇聯的民族理論、政策存在問題,應該去政治化,將少數民族改稱族群,強化中華民族意識。

二○○八年、二○○九年西藏、新疆先後發生暴亂,中央開始調整民族政策,習近平執政之後明確提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綫」,淡化民族差異,當中不少就是吸取「馬國師」的觀點。

馬戎近日在環球網發表「進一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文章,為新時代的民族政策提供了理論武器。文章指出,新中國成立後的民族工作,長期偏重維護少數民族特殊性、傳統文化和自治權利,較少強調國家統一和推進各族共同性,強調「自治」而很少提「統一」,客觀上削弱了各族幹部民眾心目中對中華民族共同體的認同意識。

文章指出,文革結束後從邊疆大批撤離漢族幹部、重建清真寺和寺廟,客觀上喚起曾一度被淡化的民族認同和宗教認同。一些民族院校在招生、專業設置、課程安排等方面過於突出民族因素,致使有些學生滋長狹隘民族意識。長期以來,央視春節聯歡晚會通常給有代表性的民族安排一段「民族舞蹈」,體現的是各民族的差異性,而不是中華民族共同性,確有調整的必要。

習近平提出要「堅持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中國化,堅定走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馬戎認為,中華文化秉持的是「和而不同」和「中華大一統」思路,沒有產生西方「民族主義」的文化土壤。面對國內外複雜多樣的現實情況,中國的民族理論界和民族工作者必須提出符合當前中國社會發展進程的民族理論體系,切實有效地推進新時代中華民族全體成員之間的交往交流交融,使十四億國民真正融合為一個「多元一體」、血肉相連、命運與共的大家庭。

紀曉華

中國觀察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