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喉|WTO新冠疫苗專利豁免協議達成 美媒抨擊:「拜登送專利大禮,中國得利」

2022-06-19 13:52

特朗普政府時期,其力推的單邊主義政策和貿易保護主義政策,給世界貿易組織(WTO)等國際組織帶來嚴重傷害。時隔近5年之後,WTO部長級會議終於再度舉行,會期也由原定的4天延長至6天,最終取得「1+4」成果。

6月12日至17日,來自WTO164個成員的100多名貿易部長級官員齊聚瑞士日內瓦,中國商務部部長王文濤率團出席會議,農業農村部副部長馬有祥、中國常駐世貿組織代表團大使李成鋼參加。

這場WTO第12屆部長級會議(MC12)經過多輪密集談判和成員各方激烈交鋒,最終取得「1+4」成果:「1」即發布《MC12成果文件》,各方重申加強以世貿組織為核心的多邊貿易體制,推進世貿組織必要改革。「4」包括:一是《關於〈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定〉的部長決定》和《關於世貿組織新冠肺炎疫情應對和未來疫情應對准備的部長宣言》,幫助發展中成員提高新冠肺炎疫苗的可及性和可負擔性,推動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推動疫後經濟復蘇。二是《漁業補貼協定》,這是世貿組織過去9年達成的首份多邊協定,為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作出重要貢獻。三是《關於緊急應對糧食安全問題的部長宣言》和《關於世界糧食計劃署購糧免除出口禁止或限制的部長決定》,維護自由開放的農產品貿易環境,增強全球糧食和農業市場的韌性。四是《關於電子商務的工作計劃》,將電子傳輸臨時免徵關稅的做法延續到下一屆部長級會議。

此次會議達成歷史性的一攬子協議,堪稱多邊主義一次關鍵而重要的勝利。

其中會議就新冠疫苗知識產權豁免問題達成協議尤為引人關注。這一協議的達成,結束了一場圍繞疫情期間關鍵醫療產品企業專利權的激烈爭奪,從而將使南非等發展中國家的公司更容易在有限的情況下生產和出口已獲專利的新冠疫苗,如果得到本國政府批准,則無需徵得專利持有人的同意。

在此問題上,美國此前始終有股「地緣政治焦慮」,擔心中俄從中獲利。當地時間6月17日,《華爾街日報》就發表社論文章,指責WTO損害美國知識產權的同時,抨擊拜登給中國奉上「專利大禮」,傷害了美國的國家利益。

WTO取得重大突破,新冠疫苗專利豁免協議達成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作為WTO的首位女性總幹事,也是首位來自非洲的總幹事,恩戈齊·奧孔喬-伊韋阿拉(Ngozi Okonjo-Iweala)將此次達成新冠疫苗知識產權豁免協議稱為是一次「重大勝利」。

此前,奧孔喬-伊韋阿拉就曾擔任過全球疫苗免疫聯盟(Gavi)的主席,她本人為達成疫苗協議作了大量努力,近幾個月也一直在推動WTO各成員在MC12會議上達成協議。

如今,她在新聞發布會上說:「當我開始這份工作時,WTO對我的期望不是很高……還聽到了『功能失調』、『不會產出』之類的話。但是今天,我們已經證明,WTO可以在這方面產出成果,以及多邊主義成果。」

協議中現有的關於疫苗知識產權的規則,包括一項規定,允許公司在一項被稱為「強制許可」的安排下,不經過專利權人同意,付費生產專利產品。一般而言,需要許可證才能生產的產品,在出口方面有著極高的障礙,而這項新規定將為向面臨疫苗短缺的發展中國家運輸產品鋪平道路。但《華爾街日報》稱,當地時間6月17日達成的協議,是旨在促進發展中國家新冠疫苗供應的「小範圍措施」,專家也認為,在知識產權規則方面的「妥協」,目前對實際生產疫苗的影響可能有限,因為全球疫苗的過剩,這意味著疫苗生產商增加產量的需求很少。

報道還稱,這項事關疫苗專利的措施,遠沒有印度和南非在2020年10月為緩解發展中國家疫苗嚴重短缺而提出的最初版建議那麼有力度,它們曾尋求更廣泛的知識產權豁免,包括在疫苗、治療和檢測方面,這招致了製藥業和商業遊說團體的強烈反對。

盡管為了促使各國參與,這一協議相比最初版提議有所弱化,但一些與會代表表示,結果仍然「超出了他們的預期」,尤其是此次會議是在新冠疫情持續、俄烏衝突爆發以及國家間貧富差距擴大的大背景下召開的。

南非貿易部長易拉希姆·帕特爾(Ebrahim Patel)表示,該協議將幫助非洲國家建立在非洲大陸生產新冠疫苗的能力,並可防止供應在未來發生公衛危機時中斷。「這一豁免將使發展中國家擁有法律工具,在未來應對新冠變種病毒,也為未來的大流行做好准備。」

印度商務和工業部長皮尤什·戈亞爾(Piyush Goyal)則表示,部長們團結在一起,本著這樣一種精神,即會議結果被全世界視為多邊秩序並未被打破的信號。

對於疫苗專利豁免,仍有人持強烈反對態度

早在去年,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就曾表示,中國是最早提出並積極踐行將疫苗作為全球公共產品的國家。目前,世貿組織成員正在討論全球疫苗的可及性問題。中方認為,世貿組織能夠在這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他還表示,中方支持世貿組織關於新冠疫苗等抗疫物資知識產權豁免提案進入文本磋商階段。下一步,中方將與各方一道,積極參與磋商,共同推動達成平衡有效的解決方案,以便各國共同盡快徹底戰勝疫情。

而當美國面臨與發展中國家分享本國製造的新冠疫苗這一壓力時,曾不斷反復,最終拜登政府的態度是支持對疫苗的知識產權豁免。但與此同時,美國還是存在「地緣政治焦慮」:怎樣才能避免中國和俄羅斯借此機會拿到「美國敏感的生物製藥技術」?

當時,一些美國官員和行業人士擔憂,拜登政府此舉將使中國得以「跳過數年的研究」,從而削弱美國在生物製藥領域的優勢。拜登政府一名高級官員宣稱,雖然疫情之下的首要任務是挽救生命,但美國「將在專利豁免生效之前,審查此舉對中國和俄羅斯的影響,以確保其符合(美國的)目的。」

隨後的幾個月內,美國事實上基本置身於疫苗知識產權豁免談判之外,這一談判主要由歐盟、英國和瑞士牽頭同印度和南非進行。

在本次MC12會議達成協議後,美國貿易代表戴琪說:「這項協議表明,我們可以共同努力,使WTO更貼近普通民眾的需求。拜登政府將繼續與WTO成員、私營部門和其他夥伴合作,擴大疫苗生產與銷售,以促進全球衛生體系復甦。」

然而,製藥業和商業遊說團體卻抨擊了該協議,它們認為,針對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議(TRIPS)的修訂,給它們在下一次大流行中又增添了挑戰。美國商會執行副會長兼國際事務負責人邁倫·布里安特(Myron Brilliant)就說:「我們不能讓這一不幸的措施成為侵犯知識產權的先例。」

美國藥物研究與製造商協會則表示拒絕捐贈疫苗:「外交官們在過去一年半裡,沒有解決問題,而是在WTO爭論如何破壞知識產權,正是這些知識產權使數百個合作項目在全球範圍內生產新冠疫苗。」

美媒抨擊:「拜登送專利大禮,中國得利」

在看到疫苗專利豁免協議的達成以及戴琪的發言之後,《華爾街日報》又發表了一篇社論文章,題為「拜登給北京的專利大禮」(Biden’s Patent Gift to Beijing),聲稱這損害了美國的知識產權,大肆抨擊WTO和拜登政府。文章批評稱,WTO的成立是為了保護自由貿易規則,如今正成為打擊美國創新的工具,《華爾街日報》直接妄稱,17日所達成的協議,是在允許包括中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竊取新冠疫苗的知識產權。



《華爾街日報》社論文章截圖

文章進而繼續指責拜登政府,稱這一協議在白宮眼中是一次「外交勝利」,但實則是美國國家利益的一次「巨大失敗」,開創了「侵蝕知識產權保護的先例」,真正得利的卻是中國。

「拜登總統屈服於左派的壓力,同意放棄知識產權,還削弱了反對專利豁免的歐洲盟友。」《華爾街日報》還聲稱,現在沒有任何法律約束力阻止中國竊取美國的mRNA(信使核糖核酸)技術,以後中國會借此開發自己的疫苗,並用自己的品牌銷售。文章還提到印度等協議倡導國,稱盡管這些國家取得了勝利,但支持疫苗知識產權的國家還不滿意。唯一慶幸的是,這一協議至少還未擴展到新冠病毒的檢測技術和治療技術領域,但它要求WTO成員在6個月內對此作出決定。

「今年秋天,拜登政府會不會衝到壁壘前面捍衛輝瑞的新冠口服藥Paxlovid?別指望了。」文章最後宣稱,半導體和轉基因作物也可能進入這一「公平遊戲」中,知識產權保護鼓勵企業投資新技術,這是美國比中國更有創新力的一個主要原因。「通過破壞支撐創新的激勵機制,WTO的協定將損害美國,還有全世界。」

此前,針對許多發展中國家希望豁免新冠疫苗知識產權,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曾表達過中方的立場。

趙立堅表示,世界仍處在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之中,疫苗是戰勝疫情的有力武器。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國際社會負責任的一員,只要是有利於發展中國家抗疫努力的事情,中方都會去做;只要是有利於發展中國家公平獲取疫苗的行動,中方都會支持。這是新冠疫苗全球公共產品性質的體現,也是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的應有之義。

深喉

 

原文刊於《巴士的報》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