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喉|WTO新冠疫苗专利豁免协议达成 美媒抨击:「拜登送专利大礼,中国得利」

2022-06-19 13:52

特朗普政府时期,其力推的单边主义政策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给世界贸易组织(WTO)等国际组织带来严重伤害。时隔近5年之后,WTO部长级会议终于再度举行,会期也由原定的4天延长至6天,最终取得「1+4」成果。

6月12日至17日,来自WTO164个成员的100多名贸易部长级官员齐聚瑞士日内瓦,中国商务部部长王文涛率团出席会议,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马有祥、中国常驻世贸组织代表团大使李成钢参加。

这场WTO第12届部长级会议(MC12)经过多轮密集谈判和成员各方激烈交锋,最终取得「1+4」成果:「1」即发布《MC12成果文件》,各方重申加强以世贸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推进世贸组织必要改革。「4」包括:一是《关于〈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的部长决定》和《关于世贸组织新冠肺炎疫情应对和未来疫情应对准备的部长宣言》,帮助发展中成员提高新冠肺炎疫苗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推动疫后经济复苏。二是《渔业补贴协定》,这是世贸组织过去9年达成的首份多边协定,为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作出重要贡献。三是《关于紧急应对粮食安全问题的部长宣言》和《关于世界粮食计划署购粮免除出口禁止或限制的部长决定》,维护自由开放的农产品贸易环境,增强全球粮食和农业市场的韧性。四是《关于电子商务的工作计划》,将电子传输临时免徵关税的做法延续到下一届部长级会议。

此次会议达成历史性的一揽子协议,堪称多边主义一次关键而重要的胜利。

其中会议就新冠疫苗知识产权豁免问题达成协议尤为引人关注。这一协议的达成,结束了一场围绕疫情期间关键医疗产品企业专利权的激烈争夺,从而将使南非等发展中国家的公司更容易在有限的情况下生产和出口已获专利的新冠疫苗,如果得到本国政府批准,则无需徵得专利持有人的同意。

在此问题上,美国此前始终有股「地缘政治焦虑」,担心中俄从中获利。当地时间6月17日,《华尔街日报》就发表社论文章,指责WTO损害美国知识产权的同时,抨击拜登给中国奉上「专利大礼」,伤害了美国的国家利益。

WTO取得重大突破,新冠疫苗专利豁免协议达成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作为WTO的首位女性总干事,也是首位来自非洲的总干事,恩戈齐·奥孔乔-伊韦阿拉(Ngozi Okonjo-Iweala)将此次达成新冠疫苗知识产权豁免协议称为是一次「重大胜利」。

此前,奥孔乔-伊韦阿拉就曾担任过全球疫苗免疫联盟(Gavi)的主席,她本人为达成疫苗协议作了大量努力,近几个月也一直在推动WTO各成员在MC12会议上达成协议。

如今,她在新闻发布会上说:「当我开始这份工作时,WTO对我的期望不是很高……还听到了『功能失调』、『不会产出』之类的话。但是今天,我们已经证明,WTO可以在这方面产出成果,以及多边主义成果。」

协议中现有的关于疫苗知识产权的规则,包括一项规定,允许公司在一项被称为「强制许可」的安排下,不经过专利权人同意,付费生产专利产品。一般而言,需要许可证才能生产的产品,在出口方面有著极高的障碍,而这项新规定将为向面临疫苗短缺的发展中国家运输产品铺平道路。但《华尔街日报》称,当地时间6月17日达成的协议,是旨在促进发展中国家新冠疫苗供应的「小范围措施」,专家也认为,在知识产权规则方面的「妥协」,目前对实际生产疫苗的影响可能有限,因为全球疫苗的过剩,这意味著疫苗生产商增加产量的需求很少。

报道还称,这项事关疫苗专利的措施,远没有印度和南非在2020年10月为缓解发展中国家疫苗严重短缺而提出的最初版建议那么有力度,它们曾寻求更广泛的知识产权豁免,包括在疫苗、治疗和检测方面,这招致了制药业和商业游说团体的强烈反对。

尽管为了促使各国参与,这一协议相比最初版提议有所弱化,但一些与会代表表示,结果仍然「超出了他们的预期」,尤其是此次会议是在新冠疫情持续、俄乌冲突爆发以及国家间贫富差距扩大的大背景下召开的。

南非贸易部长易拉希姆·帕特尔(Ebrahim Patel)表示,该协议将帮助非洲国家建立在非洲大陆生产新冠疫苗的能力,并可防止供应在未来发生公卫危机时中断。「这一豁免将使发展中国家拥有法律工具,在未来应对新冠变种病毒,也为未来的大流行做好准备。」

印度商务和工业部长皮尤什·戈亚尔(Piyush Goyal)则表示,部长们团结在一起,本著这样一种精神,即会议结果被全世界视为多边秩序并未被打破的信号。

对于疫苗专利豁免,仍有人持强烈反对态度

早在去年,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就曾表示,中国是最早提出并积极践行将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的国家。目前,世贸组织成员正在讨论全球疫苗的可及性问题。中方认为,世贸组织能够在这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他还表示,中方支持世贸组织关于新冠疫苗等抗疫物资知识产权豁免提案进入文本磋商阶段。下一步,中方将与各方一道,积极参与磋商,共同推动达成平衡有效的解决方案,以便各国共同尽快彻底战胜疫情。

而当美国面临与发展中国家分享本国制造的新冠疫苗这一压力时,曾不断反复,最终拜登政府的态度是支持对疫苗的知识产权豁免。但与此同时,美国还是存在「地缘政治焦虑」:怎样才能避免中国和俄罗斯借此机会拿到「美国敏感的生物制药技术」?

当时,一些美国官员和行业人士担忧,拜登政府此举将使中国得以「跳过数年的研究」,从而削弱美国在生物制药领域的优势。拜登政府一名高级官员宣称,虽然疫情之下的首要任务是挽救生命,但美国「将在专利豁免生效之前,审查此举对中国和俄罗斯的影响,以确保其符合(美国的)目的。」

随后的几个月内,美国事实上基本置身于疫苗知识产权豁免谈判之外,这一谈判主要由欧盟、英国和瑞士牵头同印度和南非进行。

在本次MC12会议达成协议后,美国贸易代表戴琪说:「这项协议表明,我们可以共同努力,使WTO更贴近普通民众的需求。拜登政府将继续与WTO成员、私营部门和其他夥伴合作,扩大疫苗生产与销售,以促进全球卫生体系复苏。」

然而,制药业和商业游说团体却抨击了该协议,它们认为,针对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TRIPS)的修订,给它们在下一次大流行中又增添了挑战。美国商会执行副会长兼国际事务负责人迈伦·布里安特(Myron Brilliant)就说:「我们不能让这一不幸的措施成为侵犯知识产权的先例。」

美国药物研究与制造商协会则表示拒绝捐赠疫苗:「外交官们在过去一年半里,没有解决问题,而是在WTO争论如何破坏知识产权,正是这些知识产权使数百个合作项目在全球范围内生产新冠疫苗。」

美媒抨击:「拜登送专利大礼,中国得利」

在看到疫苗专利豁免协议的达成以及戴琪的发言之后,《华尔街日报》又发表了一篇社论文章,题为「拜登给北京的专利大礼」(Biden’s Patent Gift to Beijing),声称这损害了美国的知识产权,大肆抨击WTO和拜登政府。文章批评称,WTO的成立是为了保护自由贸易规则,如今正成为打击美国创新的工具,《华尔街日报》直接妄称,17日所达成的协议,是在允许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窃取新冠疫苗的知识产权。



《华尔街日报》社论文章截图

文章进而继续指责拜登政府,称这一协议在白宫眼中是一次「外交胜利」,但实则是美国国家利益的一次「巨大失败」,开创了「侵蚀知识产权保护的先例」,真正得利的却是中国。

「拜登总统屈服于左派的压力,同意放弃知识产权,还削弱了反对专利豁免的欧洲盟友。」《华尔街日报》还声称,现在没有任何法律约束力阻止中国窃取美国的mRNA(信使核糖核酸)技术,以后中国会借此开发自己的疫苗,并用自己的品牌销售。文章还提到印度等协议倡导国,称尽管这些国家取得了胜利,但支持疫苗知识产权的国家还不满意。唯一庆幸的是,这一协议至少还未扩展到新冠病毒的检测技术和治疗技术领域,但它要求WTO成员在6个月内对此作出决定。

「今年秋天,拜登政府会不会冲到壁垒前面捍卫辉瑞的新冠口服药Paxlovid?别指望了。」文章最后宣称,半导体和转基因作物也可能进入这一「公平游戏」中,知识产权保护鼓励企业投资新技术,这是美国比中国更有创新力的一个主要原因。「通过破坏支撑创新的激励机制,WTO的协定将损害美国,还有全世界。」

此前,针对许多发展中国家希望豁免新冠疫苗知识产权,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曾表达过中方的立场。

赵立坚表示,世界仍处在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之中,疫苗是战胜疫情的有力武器。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国际社会负责任的一员,只要是有利于发展中国家抗疫努力的事情,中方都会去做;只要是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公平获取疫苗的行动,中方都会支持。这是新冠疫苗全球公共产品性质的体现,也是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应有之义。

深喉

 

原文刊于《巴士的报》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