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喉|威州廠形同停擺,傳鴻海背債 20 年、年付 3600 萬美元

2022-05-29 13:34

特朗普當年要求台灣公司去美國開廠,鴻海老闆郭台銘被逼響應,如今要慢慢找數。

2017 年,鴻海高調宣布投資 100 億美元,赴美國威斯康辛州設立高科技工廠,引發市場關注。5 年過去,鴻海未兌現承諾,據外媒透露,雖然該廠形同停擺,但相關費用須由鴻海埋單,每年高達 3600 萬美元,且長達 20 年才能清償。

《華爾街日報》報導,鴻海威州廠區面積達3,000英畝(約1,214公頃),但裡面一片空蕩,只有少少幾棟建築。然而,鴻海仍得向當地政府償還債務,用於基礎設施升級和土地收購費用。自下一納稅年度起,鴻海將每年支付約3600萬美元,時間長達20年以上,直到還清債務為止。

報導指出,當地政府投入數億美元改善水管、污水渠及其他基礎設施,希望吸引其他業者進駐該科技園區,但計畫不太順利。當地官員表示,他們花了好幾個月的時間,爭取Intel前來設廠,但最後輸給俄亥俄州。今年1月,Intel宣佈投資200億美元,在俄亥俄州打造兩座晶片廠。

另外,鴻海2021年宣布與電動車製造商Fisker合作,原本傳出產線可能設在威州廠,但鴻海後來決定收購Lordstown俄亥俄州廠房和設備,以該廠為製造據點。

2017年,鴻海響應時任美國總統特朗普的「美國製造」政策,與威斯康辛州達成協議,承諾在當地建造10.5代LCD面板廠,並創造13,000個工作機會,威州方面則提供近30億美元的租稅補貼。

當時特朗普驕傲大讚,鴻海威州廠將是「世界第八大奇蹟」。

但後來,鴻海威州投資案生變,未依合約僱用足夠的當地勞工,投資規模也未達協議目標,威州政府只好一再下修合約門檻。

截至2020年底,鴻海威州廠僱用970名員工,其中579人符合合約所列的資格,高於合約要求的481人,因此獲得威州2,880萬美元的稅額減免(tax credit),為2018年動工以來首次符合減稅資格。

深喉

 

原文刊於《巴士的報》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