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士的點評|一個養不大嬰兒
2022-05-24 08:43
「印太經濟框架」是一個雷聲很大的招數,一啟動號稱有美國、韓國、日本、印度、澳洲、紐西蘭、印尼、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越南、汶萊十三個國家成為初始成員,表面看陣容鼎盛。
不過這個「印太經濟框架」,一出生就有嚴重先天缺陷,恐怕是一個養不大的嬰兒。
一、有義務無誘因。亞太國家參加這些美國主導的經濟協定,主要想獲取免關稅進入美國市場的地位。但美國一早放料預告這個「印太經濟框架」不會有豁免入口美國關稅的自由貿易協定內容,因為經過特朗普年代一輪宣傳之下,美國人認為自貿協定會令平價貨湧入美國,搶走美國人的飯碗。所以這個「印太經濟框架」只有加強供應鏈彈性、清潔能源、基礎設施和數碼貿易等四個領域,建立共同標準的內容。試想亞太國家加入這個框架要遵守減排等要求,無免稅入口美國的好處,誰會想加入?
二、有壞孩子不會有好結果。雖然美國最想拉攏印度加入這個框架反華,但印度往往是各種國際協議的破壞者(破壞力只是比特朗普略低)。這些協定一談要談八年、十年,以中國推動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為例,也談了八年,在二○二○年十一月才簽約。但印度在最後一刻退出RCEP協定,主要怕削減關稅會搞垮印度的農產品市場。另外去年十一月舉行的格拉斯哥氣候峰會,達成在世紀中期實現碳中和的計劃,但印度拒絕宣佈淨零碳排目標。所以印度在這個「印太經濟框架」之內,可以期望傾出甚麼全面使用清潔能源標準?
三、美國信得過嗎?這個「印太經濟框架」的終極風險是美國本身。美國總統奧巴馬二○○九年十一月在其亞洲之行中宣佈,美國將參與「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談判。奧巴馬當時想借推動TPP自貿協定,重返亞洲,孤立中國。TPP談了八年差不多達成協議,美國總統一換屆,特朗普在二○一七年一月上台,馬上簽署行政命令退出TPP,聲稱「退出TPP對美國工人來說是一件大好事。」拜登當年是奧巴馬的副總統,十二年後,重訪亞洲,又上演差不多的戲碼,但拜登民望低下,兩年後特朗普可能捲土重來。亞洲國家領袖難免要問,兩年後美國又會否再退出「印太經濟框架」呢?
四、做一場戲兩不得罪。由於美國政治太兒戲,這場遊戲的本質是「認真你就輸」。美國出盡力拉攏各國加入,拒絕加入又好像太不俾面美國。但很多「印太經濟框架」初始成員國家,都是採取敷衍的態度參加。「框架」其中一條是「加強供應鏈彈性」,說穿了是把供應鏈搬離中國,亞洲國家若積極參與,激怒中國,也擔心有後果。
所以倒過頭來不少領袖都表露不積極參會的態度,不親身出席,只是視像參加。試想往日若有機會見美國總統,小國領袖飛去北極也會到場。如今就不一樣了,很多國家都會搞這樣或那樣小動作,以顯示自己的不積極,以免得罪中國。而韓國就採取出口術的方式解圍,一方面拒絕中國叫她不加入「框架」的要求,另一方面又火速向外界解釋,並不是為了和中國進行貿易對抗,並有意邀請中國參與到「框架」當中云云。
美國搞這個反華的印太框架,面對種種先天局限,註定是一個國際吹水會,很難吹出結果,先吹兩年看看你拜登能否連任再說。但美國反華的態度已極明顯,行的每一着,都是要包圍對抗中國。中美關係,只會轉壞,很難轉好。在中國的土地上,崇美人士的日子就很難過了。
全文刊《頭條日報》專欄「巴士的點評」盧永雄
關鍵字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