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ch點評】奇談︰中國整治經濟科技秩序,美國說成割互聯網企業韭菜

2021-08-12 22:33

中國經濟科技發展忽然變成一本西方難以讀得懂的書,經過20年互聯網創新企業帶動下的繁榮,北京改變過去的資本主義放任自由政策,出手之重超出外界想像。中國往後要走那條路?

國務院昨日公佈了2021-2025年度的《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以下簡稱《綱要》),提出要針對科技創新、反壟斷、文化教育以及「涉外法治」等重要領域加強立法。西方媒體一致認為,中國經濟科技領域的監管力度將進一步加大。

《綱要》重點提出,保護各種所有制企業產權和自主經營權,但要切實防止濫用行政權力、限制競爭行為。與此同時,北京十分關注到外國投資與中國企業的關係,加強規管與立法。另一亮點是,政府對大數據的態度。《綱要》第30段︰「加快推進政務數據有序共用。建立健全政務數據共用協調機制,進一步明確政務數據提供、使用、管理等各相關方的權利和責任,推動數據共用和業務協同,形成高效運行的工作機制,構建全國一體化政務大數據體系,加強政務信息系統優化整合。」大數據不再是名大互聯網企業私有的戰略資源,北京對大數據的擁有及流向的關注,等同於資本壟斷行為。

「加強對大數據的分析、挖掘、處理和應用,善於運用大數據輔助行政決策、行政立法、行政執法工作。建立健全運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進行行政管理的制度規則。在依法保護國家安全、商業秘密、自然人隱私和個人信息的同時,推進政府和公共服務機構數據放共用,優先推動民生保障、公共服務、市場監管等領域政府數據向社會有序開放。」互聯網經濟產生的大數據將成為國家的公共財產,不是個別企業的「壟斷資本」。

人工智能專家李開復幾年前已經提出,擔心經濟社會的數據出現寡頭壟斷的局面,致令依靠大數據推動升級的人工智能科技受到窒礙,結果只有少數科企巨頭取得相關領域優勢。不過,李開復認為中國對大數據寬鬆管理,比起規模嚴密、著重個人資料權利的美國,來得更有活力,從當時來看,這是中國互聯網經濟的一大特色。現在北京已把數據資產的壟斷化的問題,有了深思熟慮的考量。

「加強對大數據的分析、挖掘、處理和應用,善於運用大數據輔助行政決策、行政立法、行政執法工作。建立健全運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進行行政管理的制度規則。在依法保護國家安全、商業秘密、自然人隱私和個人信息的同時,推進政府和公共服務機構數據放共用,優先推動民生保障、公共服務、市場監管等領域政府數據向社會有序開放。」互聯網經濟產生的大數據將成為國家的公共財產,不是個別企業的「壟斷資本」。

人工智能專家李開復幾年前已經提出,擔心經濟社會的數據出現寡頭壟斷的局面,致令依靠大數據推動升級的人工智能科技受到窒礙,結果只有少數科企巨頭取得相關領域優勢。不過,李開復認為中國對大數據寬鬆管理,比起規模嚴密、著重個人資料權利的美國,來得更有活力,從當時來看,這是中國互聯網經濟的一大特色。現在北京已把數據資產的壟斷化的問題,有了深思熟慮的考量。

《美國之音》今天引述內地學者說︰「壟斷是市場經濟的產物,但是,中國目前的『國有資本的權力經濟』,使中國的反壟斷法走了一條全球市場經濟國家沒有走過的路。」他指,中國的反壟斷走的是一條怪路,走了一條市場經濟之外的路。另外,美國華裔學者謝田指稱︰「中共在政治上的壟斷,限制了Google、Facebook等美國公司進入中國市場,扶植了中國科技和互聯網公司在國內的壟斷地位。」北京先是給予內地互聯網企業在中國市場的壟斷地位,北京現在要割韭菜了,尤其是那些掌握了大數據的那些公司,「從螞蟻金服,到騰訊公司,以及前一段時間的滴滴出行,全都是為了一個原因,就是中共要搶錢,割韭菜。對美團來說也是一樣,這只不過是中共用一種藉口來收割韭菜而已。」

謝田把北京建全互聯網經濟有序發展,簡單說成是國家與上市公司爭利,加強權威控制,讓國企出來壟斷,言論十分配合《美國之音》這美國官媒的品味。其實這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國模式的實踐。看不通也不懂,也沒有什麼關係了,美國不是著力跟中國脫鉤嗎?全球化變成兩種秩序,看來是一個新趨勢。

深藍

原文刊於《巴士的報》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