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ch點評】中國科技概念崩潰論?其實你不懂一點點馬克思理論
2021-07-30 21:34
法新社指出,北京當局收緊對新興經濟領域的管控,本周香港股市出現震動,中國大型科技股遭遇大規模拋售,影響蔓延到匯市和債市,國際投資者損失慘重,從年初的阿里巴巴,到美團、滴滴出行、新東方、及至騰訊和加密貨幣,均在風口之中上。行業包括電子商務、外賣、教育、遊戲和數字化金融等,打擊面之大,看來是難以估計,下一個被中國政府「修理」是那個行業。美國已經建起「防火牆」,要求擬到美國上市的中國公司披露被政府干預的風險。
據報導,在美國股市,跟蹤在紐約上市的中國科技股的納斯達克金龍中國指數跌6%,自上周五以來,累計跌幅超過20%,市值蒸發了5000億美元。有人猜測,中國想間接「震散」美國股市,事關赴美上市公司背後很多都是美國相關的財團投資,政府出招對中國經濟實際不大,正所謂殺敵一千,自損不多,這可會是中美的金融戰嗎?情況很複雜,分析成來千頭萬緒,而且莫衷一是,不如說一個故事,這是80年代中,張五常在《賣桔者言》說的。
那些年,張教授把西方的私有產權、自由市場概念,在香港捲起一陣知識的旋風,此時正是中國改革開放初期,〈鄧家天下〉是壓卷之作,作者以當時紅透半邊天的鄧麗君為例,再輔以其他音樂和體壇巨星的成功事業,說明「就是表演者只需花幾小時的勞力,就可以滿載而歸」,旨在說明「在私產制度裡,娛樂事業中的表表者可成為巨富是事實」,反證出「在馬克思的經濟理論的範疇內,這些現象是不可能發生的。」
說明了些什麼?原始的馬克思理論是指「所有價值與勞動力相關,是從勞動力產生價值」。200年前的工廠把工人勞力產生的剩餘價值(工人收入低於生產出來的商品價值,差價利潤盡歸由資方)盡歛,不過到了現代,知識、天賦、顏值和人氣都可以導致增加收入和成為資產,「馬克思的剩餘價值就毫無剩餘可言」。以上問題,在今天的互聯經濟時代,已經很清楚明白,馬克思還未能預見一家企業要進行剝削,何止於勞力,或張五常所列舉的種種無形資產,還有的大數據、個人資料,而大數據、個人資料愈大,愈能推動人工智能和超級計算的應用,從而產生龐大的市場控制能力。原始馬克思理論就此失效嗎?
不,剩餘價值不單是被人工智能算法驅策的、沒有多少保障、薪資不足的外賣騎手,顧客的剩餘價值——個人資料和集體消費衍生的大數據,同時被企業利用不對等的生產資料,即是互聯網與資訊科技毫不保留的剝削過去,更有甚者,為建立初創互聯網公司的市場優勢,資本可從這裡加入,不惜工本——即是燒錢燒錢再燒錢,把市場攻下之後,利用股市集資,製造投資熱潮,再逐步進行垂直和橫向的壟斷,在無序無干預之下,所有新興行業最終都變成資本化操作,結果呢?科企再失去創新的初心,社會更加懸殊不平等。
馬克思的理倫依然有效,不過需要一些翻新和補充,近二十年中國發展的一套中國化的馬克斯經濟值得參考,說什麼鐵拳打壓自由企業,忽然之間,西方人好像退步到工業革命時代,我們與之難有溝通言語。
深藍
原文刊於《巴士的報》
關鍵字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