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筱玲 - 回到康橋|快樂家庭
2024-11-08 12:24
安排八年級學生每年到英倫的學習之旅,從2008年開始,也舉辦好些年了,除了到倫敦一間學校上課和觀光外,到牛津和劍橋這兩間著名的學府去參觀,也是我們必備的行程。每次到劍橋去,總會和孩子們乘艇在康河上遨遊,雖不曾學會撐篙,孩子們總能哼上一兩句《再別康橋》,讓河里河外都散發出一點點的詩意,聽着負責撐篙的大學生詳細介紹河上的各院校,總教我們流連忘返,也憧憬着未來,是的,正如我常說的「總要有夢」。
今年嘗試慢慢放下幾十年來心繫的工作,不用天天守在校園里了,到英倫去走走,是我第一個念頭,終於趁着兒子要到倫敦去開會,一句 「我也要去」,就上了飛倫敦的飛機。和在UCL就讀的孫女Rachael歡樂共聚後,我選擇住在Cambridge,要追尋往日的足跡,要見見在讀的學生,就是一位正在修讀Linguistic的學生,他寫了一篇有關康橋的文章〈鴨子〉,把我引到這里來了;還有一位去年剛在這里完成博士學位的校友,知道我想研究有關語文的教學,介紹我到這里的語文學習中心,去看看如何協助來自世界各地的學員,最初我只準備用一星期的時間去了解一下,然後隨兒子返港,後來發現學員們的語文水平差異很大,極重的口音,如何去指導,值得研究,遂決定留下來。
有家長知道我到了劍橋,全家人跑來和我共聚,也有約我到倫敦去見面,有學生約我共飲一杯,更有校友跑來陪我上教堂,也約了幾位在讀的同學共話,想了解一下他們學習的情況,是苦是樂,娓娓道來,十分感恩。最興奮的莫過於一同去punting,見到學生文中描述的鴨子,時間沒有在牠們身上停留,一樣的調皮,一樣的可愛,追着遊客覓食,帶我回到往日的時光。
這是第一次獨自一人在外地生活,就讓我放縱一次吧!雖然仍然記掛着學校的期考、每年的聖誕音樂會,還有學校校舍的加建,先讓我盡情享受闊別多年的康橋,然後再回到有挑戰性和充滿樂趣的工作吧!
劉筱玲
作者為保良局蔡繼有學校總校長,60年教育路上,培育子女無數。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2024年11月7日教育版專欄「親子同路」。
延伸閱讀: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