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主你的將來—奇妙的DNA|星島教室
2023-11-30 12:32
我想身高190cm、英俊瀟灑、身手敏捷、滿身肌肉……這些都是我的幻想,都是沒有我的份兒。是誰摧毀了我的夢想?是誰主宰了我的將來?是誰令我只有150cm?原來不是別人,是我的DNA!
DNA是甚麼
人與人之間在特徵上有很多不同的地方,例如有沒有梨窩、有沒有雀斑、單眼皮還是雙眼皮,而決定你有沒有這些特徵的,就是DNA!DNA幾乎存在於所有細胞的細胞核中,DNA可以從毛髮、唾液、血液和體液中提取,它就像一本巨大的百科全書,記錄着我們的遺傳訊息的基本單位,因此又稱為「生命的密碼」,決定一切生物最基本的因子,包括生老病死、長相、身高、體重、膚色等。
DNA的全名是「脫氧核糖核酸」,它是一種超微小結構,大約放大100萬倍才能被肉眼看見。它看起來像一條長長的繩子,這條繩子由許多小單元組成,稱為「核苷酸」。我們體內的DNA由4種不同的核苷酸組成,分別以A、T、C和G這4個英文字母作為簡稱,並以雙螺旋結構排列組合,形成一個獨特的密碼。有趣的是,人類原來有約98%的DNA是跟黑猩猩的相同,而人與人之間則有99.9%的DNA是相同的!換言之,你與我只有0.1%的差異,不過這種差異就足夠讓科學家用來識別每個人。我們的DNA有部分是從父母那里獲得的,所以你和家族里的人便有機會擁有相似的特徵。
DNA技術的應用
1. 醫療及健康
有「無創產前檢測之父」之稱的香港科學院院長、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副院長盧煜明教授的團隊,早在1997年已發現孕婦的血漿內存有胎兒DNA,現時已研發了唐氏綜合症的無創檢測方法,準確度超過99%,更被60個國家用作檢視胎兒是否健全。DNA測試除了可以作親子或身份鑑定外,在醫學上亦被廣泛應用,例如可預測疾病風險,有助疾病預防和治療,診斷是否患上家族遺傳病、預測患上某些疾病的風險、檢查嬰兒有否患上遺傳病、先天性疾病及藥物反應等,更可度身訂造最有效的治療方案。
另外,DNA測試原來對於減肥都有幫助,根據英國劍橋大學的研究指出,纖瘦的人原來有基因優勢,因為他們體內有較少與過重有關的基因,所以較易控制體重。DNA測試亦可幫助我們了解體內的營養基因,從而制訂適當的減肥方案。
2. 真的假不了
DNA在解決犯罪問題上的應用非常廣泛。在犯罪現場,警方可以蒐集到被嫌疑人留下的生物體液樣本,例如血液、唾液或頭髮。這些樣本中包含犯罪嫌疑人的DNA。通過對這些DNA樣本進行分析和比對,警方可以確定嫌疑人的身份,如果嫌疑人的DNA與犯罪現場的DNA匹配,那麼這就提供了強而有力的證據將其與犯罪行為聯繫起來。相反,如果有人被錯誤指控,DNA證據亦可提供科學依據來還他一個清白,這對於維護司法公正和保障個人權益都是十分重要。
3. 基因改造食物
多個世紀以前,農民利用傳統的雜交方法使農作物長得更大、更美味及更容易種植。不過,現今的科學家已能透過挑選、改變及控制生物的基因特性,利用生物科技來製造DNA改良食物,使其具有更好的抗病性、耐旱性、產量和保鮮性。通過基因改造,科學家能夠為農作物引入特定基因,提高其營養價值,減少因病蟲引致的損害,並減少對化學農藥的依賴。現時已有多種基因改造食物在香港的市面出售,例如基因改造的番茄能夠增加抗蟲害特性和延長壽命,能夠更長時間保持新鮮;基因改造的馬鈴薯具有抵抗害蟲及病毒的特性,減少對農藥的需求,以及提高產量和品質;基因改造的粟米具有抗蟲害和抵受除草劑的特性;而基因改造的大豆則增加抵受除草劑的耐受性。
DNA測序技術還可以用於食品安全檢測,通過檢測食品中的DNA,我們便可以確定食品的來源和真實性,防止欺詐行為,保護消費者的權益。
4. 電影與DNA
DNA的使用,往往也出現在電影橋段中。科幻電影「《侏羅紀公園》系列」曾在全球掀起恐龍熱潮。為甚麼在現實生活中,不能像電影劇情一樣,使用DNA技術來複製出活生生的恐龍呢?原來,現在要進行DNA複製,首先需要完整且可靠的DNA樣本。恐龍已滅絕了數千萬年,保存下來的恐龍DNA非常稀少,且分解得十分嚴重。即使在一些恐龍化石中保存部分DNA,也無法提供足夠的訊息來進行複製。DNA分解的速度隨着時間的推移而增加,使得恐龍DNA的保存更加困難。其次,即使有完整的恐龍DNA樣本,也需要具有相關生殖能力的現代生物作為載體。在電影《侏羅紀公園》中,科學家使用了現代鳥類作為恐龍的生殖載體,然而,這方法在現實生活中根本無法成功複製恐龍。恐龍的外部形態和行為特徵,無法僅僅通過DNA就能完全還原,所以我們暫時只能在科幻作品或圖書里認識恐龍。
在古裝影視劇中,「滴血認親」是一個常見的橋段。所謂「滴血認親」,是將兩人刺出的血滴在盛有清水的器皿內,如果血液能融為一體,就說明兩人存在血緣的關係。不過從科學角度來看,水必定會滲透到紅血球細胞內,最終會令細胞爆破而與水溶液混合在一起,即是無論血型是否相同的兩個人,他們的血液最終都會相融!其實,現今科技發達,如果真的要進行「認親」,倒不如利用「DNA親子鑑定」這個現今最準確的方法吧!
小思考,大智慧
1. 科學家在哪一年正式發現DNA的雙螺旋結構?
2. 我們的身高是否完全由DNA注定?
3. 除上文所提及的,你還可以指出其他DNA技術的應用嗎?
參考答案
1. 1953年,即距離現在剛剛70年前,詹姆斯.華生、克里克及威爾金斯三位科學家根據另一位女科學家弗蘭克林的X光晶體照片,得到啟發而解開DNA的結構。他們三人並因此在1962年獲頒諾貝爾獎。
2. 很多醫學研究都指出身高有很大的比例(約60%至80%)來自DNA,不過後天環境、生活作息、飲食習慣都會有很大影響。此外,有研究發現,並非所有來自同一父母的孩子都具有相同的身高,通常年幼的孩子比年長的孩子矮。
3. 自由作答。舉例︰2018年廣州市已簽發首張附有DNA條碼的電子出生證明,加載DNA的電子出生證,在處理拐帶兒童及失去聯絡的案件,以及司法程度的身份認證、醫學配對應用、親權鑑定等方面帶來更精準的協助。
本欄逢周四刊登,由教育評議會邀請資深中小學老師、校長及大學講師撰稿,旨在為學生提供多元化的STEAM學習材料,引發學生探求知識的興趣,將學習融入生活,培養學生的世界觀、敏銳的觸覺、積極學習的態度。
文:中華基督教會協和小學(長沙灣)校長、教育評議會主席蔡世鴻、中華基督教會協和小學(長沙灣)副校長鄭俊傑
延伸閱讀: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