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延琼 - 我的志願|苗想teen開
2023-11-09 12:59
這是一個我中小學時期經常出現的題目:我的志願。最近,我經常把這個問題跟青少年分享。「我的志願是成為醫生!」這是不少人的答案。「為甚麼?」我問。「我希望賺到更多的錢。」他們回答。原來在他們來看,行醫是為了賺錢,病人是醫生賺錢的工具:你有危,我有機。我也看見不少父母,因為孩子入讀醫學院而感到驕傲自豪。
曾經有一個醫生的獨生子,因為被安排太多醫科預備課程,父子關係產生很多矛盾和衝突。「我只有這個兒子,我不可以任由他以興趣選擇科目。」爸爸歇斯底里地大叫。原來兒子「繼承衣缽」就是那位醫生的人生目標和意義。醫生的圈子就是一個白色巨塔,界定人身份和社會地位。所以我認為真正的「勁人」,不是專業人士,他們沒有這些名銜的保護,出人頭地靠的是真本事。
那麼其他科目何去何從?「我同學唸物理系的原因,只是想將來當教師。」一個少年人告訴我。「物理太難,得不償失!」一個學生說。原來選修甚麼科目,也是一場功利計算。為何形成這種價值觀?都是錢作怪、經濟效益作怪。
「我決定放棄會計,因為我喜歡運動,我要做物理治療師!」John跟我說。「我希望成為教育心理學家!」June跟我說。John是運動型的人,所以在會計師樓待不住,他真是很喜歡物理治療,感到這樣能直接幫助別人。現在John在物理治療系唸得很出色,GPA十分高。至於June,她本身是註冊藥劑師,在私家醫院有一份優差,但她不畏艱難,決心重新轉換職場跑道。他們都是我很敬佩的人,因為他們真的有志向。
在西方國家,尤其是芬蘭,醫生的人工和教師相若,一個好廚師所賺取的金錢,比醫生和律師還高。說了這些,反映社會價值觀出現了甚麼問題,也明白最近的學生移民情況,難怪最近出現了那麼多「學生移民潮」。這又是誰的錯?電郵:[email protected]
苗延琼
作者為私人執業精神科專科醫生,育有兩子。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2023年11月9日教育版專欄「親子同路」。
延伸閱讀:
訂閱《星島校園報》連環送學習天書及網上練習,立即瀏覽了解詳情:https://bit.ly/BTSEP2023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