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浩權 - 淺談預防教育法|津中樂道

2023-04-17 12:36

常言道學校是學生的第2個家,每個上課天,學生在校時間長達8至9小時,因此,家的氛圍對學生成長尤為重要。慈幼會以「預防教育法」為辦學原則,本文將淺談師長、家長和校友如何以此建立學生第2個家。

慈幼會預防教育法是由會祖聖若望鮑思高提倡,「愛」是預防教育法的心臟,強調師生要保持亦師亦友的關係,經常在學生身邊「臨在」,提攜、鼓勵和關心他們。我們會通過不同的活動,培育學生成長。

學校建校95年,校友網絡龐大,而且熱心回饋母校,例如較年輕的校友每年都跟升學就業組的老師合作,舉辦升學講座,向學弟提供最新的升學資訊;較年長的校友,多為業界翹楚,為學弟提供多元難得的工作體驗機會;由香港遠至海外都有。退休後的校友仍悉心誘導學弟,替他們補習,風雨不改。此外,校友會每年都積極參與獎學金申請人的遴選工作,可謂出錢又出力。

每年,老師和家長會籌備暑期說話技巧訓練班,由校友負責訓練高中同學的說話技巧,表現良好的同學會隨即負責迎新家長會的主持工作,一展所長。往年受疫情所困,神長、家長、校友及老師一同錄製了畢業班打氣片段;今年他們更首次為畢業班學生下廚,以午餐傳遞祝福與愛心,場面既溫馨又歡樂。

慈幼會預防教育法強調「忘記你施於別人的恩惠,受了別人的恩賜,卻不可遺忘」。神長老師言傳身教,學生沐浴在這氛圍下,對學校的歸屬感慢慢就建立了。學生喜歡學校,不止是他在這個地方得到包容接納、在這個的地方得到歡樂,最重要是他可以對這個地方作出貢獻。

學生畢業後成為校友,部分成為家長、老師,跟其他持份者以不同的形式回饋學校,每次籌辦活動同時亦是給予自己檢討進步的機會,反省我們日常能否做到負責、忘我和謙虛。我想這就是「教學相長」、這就是「共贏」。


易浩權
本欄由香港津貼中學議會校長撰寫;本文作者為聖類斯中學校長。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2023年4月17日教育版專欄「校長有情」。


延伸閱讀:

薛昌華 - 藝術氛圍|津中樂道

區國年 - STEAM教育再思|津中樂道

鄧文偉 - VUCA時代下的領導力|津中樂道

張豐 - 應用學習處處見 多元共贏路路通|津中樂道

蔡康年 - 視障馬拉松運動員|津中樂道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