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筠媛 - 不能「快」的親子溝通|家長教室

2023-02-21 16:02

「我都係唔同父母講喇,佢哋都唔明白我㗎啦!」作為社工,我們常常鼓勵親子間要多互動、溝通,從而傾聽大家的內在需要和感受。然而,我們間中也總會聽到這些使人心酸的回應——聽到步入青春期的孩子不願與父母分享心底話,更遑論是了解彼此更多。那麼,我們應如何讓子女樂於分享,拉近親子距離呢?

相信我們也會害怕遭到他人拒絕,甚至否定自己的情緒。讓我們帶着同理心想想:當孩子每次跟我們傾訴時,我們很快便提出意見,甚至批評他們,他們的感受會如何?無疑,我們有着比他們豐富的人生經驗,而我們也不忍他們碰壁,所以可能會急着提出建議,忽略了他們的心聲。不過,這往往是親子衝突的開端,亦可能會拉遠自己與孩子的距離。因此,我們可以向他們顯出樂於聆聽的態度,讓他們知道自己不會被否定,從而能夠放心分享。聽過他們的分享後,我們亦毋須急於說教,可用開放的心與他們討論。

「聽」字包含「耳」和「心」,正好提醒我們每天也要用「耳」聽、用「心」明白,細心洞察孩子話語的言外之意。假如他說「我不想上課」,我們可以先保持耐性,不要急於動怒,繼續聆聽他的想法,以找出真正原因。他也許不是因為「頑皮」而有這個念頭,可能是因為生病、受到朋輩欺凌、課程太深等原因引致。當探索到他們的感受和需要後,我們便可成為同行者,共同解決難題。

身處在生活步伐急促的香港,我們習慣每天也「快快的做、快快的說」,沒有慢下來的一刻。也許,這種「快」能讓我們在處理工作上得心應手;但作為血肉之軀,我們總不能把孩子的情感視為案頭上的文件,趕忙的處理。因此,我們需要「停一停、聽一聽」,用上耐性、時間和愛,逐步經營良好的親子關係。

(歡迎讀者就有關內容,致電香港青年協會家長全動網熱綫:2402 9230,查詢時間為星期一至五上午9時至晚上6時)


黃筠媛
本欄由香港青年協會家長全動網社工及嘉賓輪流執筆,與讀者分享親職教育經驗;本文作者為黃筠媛姑娘。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2023年2月21日教育版專欄「親子同路」。


延伸閱讀:

家長教室|提升學習動機的妙法

家長教室|暴風期的孩子

家長教室|你是否對自己過於嚴謹?

家長教室|給孩子最好的是否就是最好?

家長教室|孩子眼中的爸媽(二)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