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資訊|中大賽馬會「智」為未來計劃 開展第二階段 推出跨學科AI課程

2022-10-13 12:15

萬鈞匯知中學(左)及聖若瑟英文中學(右)於AI教育有豐富經驗,成為計劃的「領袖學校」,並帶領其他參與學校推動AI教育。
萬鈞匯知中學(左)及聖若瑟英文中學(右)於AI教育有豐富經驗,成為計劃的「領袖學校」,並帶領其他參與學校推動AI教育。

人工智能(AI)技術的發展一日千里,其應用層面愈趨廣泛,市民在日常生活亦輕易接觸到。為協助年青人及早掌握創新科技,為未來作好準備,香港中文大學(下稱中大)工程學院及教育學院獲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推行中大賽馬會「智」為未來計劃(下稱計劃),並於今年8月邁進為期四年(2022–26)的第二階段,旨在建構可持續的AI教育生態系統,將AI帶入主流教育。
 

計劃於首階段出版《香港人工智能教育初中課程—教學資源套》及設計AI智能車CUHK-JC iCar。
計劃於首階段出版《香港人工智能教育初中課程—教學資源套》及設計AI智能車CUHK-JC iCar。


計劃自2019年起於首階段與六間本地中學合作,創建出全港首套由中大及本地中學共建的《香港人工智能教育初中課程—教學資源套》。為進一步擴展中學AI教育可持續性及擴大AI教育生態圈,計劃由5月開始招募第二階段參與學校,並已成功擴展至超過164間本地中學參與,讓更多學生受惠。

AI教育向下扎根 適應未來社會發展
AI技術近年在世界各地發展得如火如荼,其影響和應用涵蓋工程、醫學及藝術等範疇,香港政府亦緊貼趨勢迅速投放資源發展AI。計劃首席負責人任揚教授、萬鈞匯知中學資訊科技及創新發展部首席主任曾銘康及聖若瑟英文中學資訊及通訊科技科主任李天民均認為,AI技術發展迅速而變得普遍,學生因而有必要學習AI。任揚教授表示香港近年提倡再工業化及發展數位經濟,需要以AI技術提升相關實力,國家亦把香港定位為大灣區發展的創新科技中心,因此需要培育本地AI人才。他續稱:「AI教育有助學生及早適應社會發展,在認識AI的應用範疇後,他們可以了解日後的工種和行業發展,從而及早裝備自己。此外,課程更重視教導AI對社會的影響及道德倫理問題,期望從小培育學生正確使用AI。」曾銘康老師補充,學生日常瀏覽互聯網或社交平台時,會接觸到人臉識別和大數據分析等AI技術。他預視學生將來投身社會時,AI技術在工作中會成為不可或缺的一環,因此學校需要在課程中融入AI元素,讓學生及早認識AI。

計劃早在2019年打破了AI知識停留在大專研究範疇的想像,設計出首個為中學生而設的AI課程。任教授憶述,中大團隊當時已留意到歐洲、日本等地的中學已把AI教育加入課程,因而構思推出中大賽馬會「智」為未來計劃。設計系統性、全面的AI課程,同時重視教師的培訓,從而建立AI教育生態圈。計劃於今年開展第二階段,把生態圈伸延更廣,由初中擴展到高中,希望裝備更多學生面對AI的世界。李天民老師亦指:「普及AI教育有一定的迫切性,而AI元素納入校本並讓全體學生參與,才能把AI教育從興趣轉為普及化。」

打破數碼鴻溝 照顧學生差異
萬鈞匯知中學自2020年起參加首階段計劃,曾老師認為計劃有助學生免受自身家庭經濟條件而受制於數碼鴻溝,讓他們可以學習高科技知識。他表示,學校過往以課外形式進行AI教育,但受到時間及人數的限制,而計劃的課程可以讓全體學生在課堂參與,並非局限於部分家境較為富裕的學生。曾老師更指:「有別於需要額外購買學習套件的坊間課程,計劃提供了40套AI智能車CUHK-JC iCar予學校輔助教學,讓學生可以免費使用到編程工具。」

課程一共設有12個章節,涵蓋AI基礎介紹和細項的知識,例如影像語音分析、倫理等。曾老師指:「學生對AI課程深感興趣,課程設計了很多課堂練習和討論,例如近年新興的電動車運用了AI自動導航系統,若發生交通意外責任誰屬,讓他們可以明白到AI科技與生活的應用。」

計劃更提供教師培訓工作坊及教師網絡,讓教師可以與時並進,有足夠的基礎知識教導學生。計劃更把不同學校分組,並定期進行會議和共同備課。於今年參加第二階段計劃的聖若瑟英文中學老師李天民表示,計劃的教學工具和資源令教師更有信心帶領學生學習AI,並達到持續的AI普及教育。他認為教師網絡有助解決普及化課程面對的問題,例如遇到能力有差異的學生,教師便需調節課程的內容以配合學生能力,教師網絡有助教師互相分享實用的點子。他指出:「計劃持續發展和更新課程內容,更能貼合學生的需要。」
 

計劃第二階段將推出三項教師發展項目,包括「AI教學增值計劃」、「AI教學認證計劃」及「師友計劃」。
計劃第二階段將推出三項教師發展項目,包括「AI教學增值計劃」、「AI教學認證計劃」及「師友計劃」。


設計跨學科增潤課程 打破AI刻板印象
為了持續擴展AI教學資源,計劃將教學資源上傳至網上學習平台,以混合形式教學讓學生於課餘時間自學。計劃以首階段內容為基礎,再更新其他教學個案、例子和影片。任教授透露,計劃將為參與學校提供增潤版教學資源套及延伸模塊的AI實驗。增潤課程將包括更多最新的教學示例和網上實驗,以及加入與其他課題相關的內容,例如社會科學、人文藝術、生物醫學、建築等,「增潤課程由20至30分鐘的課時增至1小時,內容更為深入和詳盡,跨學科的非工程內容可以讓學生有更好的準備升讀大學及預備投身AI世代,原來的課程亦為初中學生提供接觸AI的機會。」他認為跨學科的增潤課程有助打破學生對AI的刻板印象,提升他們的學習興趣。

此外,計劃更加強硬件教學資源,向每間參與學校提供免費的進階版AI智能車CUHK-JC iCar。AI智能車除了可以作為編程工具,更新增配置延展功能,可以讓學生動手學習連接更多感應器及電機,嘗試建立更多創意項目,例如智慧花園及智能家居等,從而得到更多的啟發。

中大賽馬會「智」為未來計劃
計劃現正招募更多AI教育同行者,並接受全年申請。如貴校有興趣成為第二階段參與學校,歡迎瀏覽計劃網頁。
https://cuhkjc-aiforfuture.hk/index.php/phase-ii-recruitment-ch/

關鍵字

最新回應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