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資訊|香港教師改簿時間全球之冠 釋放教師空間靠數碼教學?

2022-09-28 18:58

一眾教育專家及學者參與中大教育學院舉辦的「未來教與學新常態教育論壇:釋放老師空間」。
一眾教育專家及學者參與中大教育學院舉辦的「未來教與學新常態教育論壇:釋放老師空間」。

在新冠疫情籠罩下,全球的教育模式產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以香港為例,不少課堂都轉用線上形式進行,教師及學生都需要適應這種新的教學模式,面對多方的挑戰。然而,未來教學的新常態會否採用更多線上形式授課?線上形式是否可以幫助釋放教師的空間?畢竟教師沒有時間及空間是教師提升教學質素的主要挑戰。中文大學教育心理學教授侯傑泰在一份了解香港教學現況的研究報告中指出,香港教師平均每週花費9.4至10.4小時在批改作業上,足足是備課時間的兩倍,為全球之冠。侯教授認為備課時間是重要一環,往往決定教學質素的好壞,應花費更多時間在備課上。侯教授於9月26日假香港中文大學與一眾教育專家及學者共同探討未來教學的新常態及釋放教師空間的可行方案。是次活動除一眾受邀嘉賓出席,亦榮獲教育局局長蔡若蓮JP出席致辭。

教育局局長蔡若蓮JP致辭時表示,這次論壇是一個很好的契機探討過去兩年多疫情為老師教學工作帶來的問題與挑戰。她又對香港的教師在疫情期間做到「停課不停學」,致力研發創新的教學方法、為學生提供支援感到由衷的感謝。疫下的學習模式會在未來成為新常態,相關持份者應多在技術層面對教師的線上授課工作作出支援。
 

教育局局長蔡若蓮JP出席致辭
教育局局長蔡若蓮JP出席致辭


侯傑泰教授在論壇上探討近年興起的數碼平台在授課、批改學生作業及分析學生學習成效上使用情況。雖然不少教師都對數碼教學成效存疑,侯教授認為這顯示很多教師對數碼教材及平台的功效,可能有頗多誤解。以評估為例,數碼平台可以自動化去收集數據,分析及展示學生在不同課業上的進度及強弱,能詳細瞭解班中各學生的學習表現,這是教師平日需要花大量時間才處理到的。侯教授相信教師只要善用平台定能省下不少不必要的時間,將時間放在授課及跟進學生學習進度上。

線上教學平台成效出色 減輕教師工作壓力
天主教香港教區教育事務主教代表助理葉介君先生表示,政府早於1998年發表第一個資訊科技教育策略,學校開始推行早期的電子教學。隨着各項政策對創科的支持,政府及業界亦積極培訓創科人才。疫情加深了人們使用資訊科技的情況,教師、學生及家長對數碼教學資源加深了認識。葉介君認為線上教學平台對教學工作起到很好的輔助作用,能運用評估數據對學生學習的強弱項進行分析,反映學習成效,回饋學與教,從而做到「因材施教」,令學生進步及得益。他期望數碼平台能有效輔助適性化學習。
 

葉介君(右二)認為大數據能對學生學習的强弱項進行分析;周慶邦(右一)認為線上教學平台有助學生規劃學習進度。
葉介君(右二)認為大數據能對學生學習的强弱項進行分析;周慶邦(右一)認為線上教學平台有助學生規劃學習進度。


香港學術及資歷評審局總幹事周慶邦先生認為線上教學平台的評估工作可令學生明白自己的能力,從而規劃適合自己的學習進度。他認為平台提供的學習數據能令老師及負責製作課程內容的人員攜手研究收集的數據,從而構思適合學生的學習方法。

津貼小學議會主席胡艷芬校長亦提到,現今的教師的確需要花大量時間在批改工作上,往往壓縮不少備課的時間。疫情為師生帶來新的學習方式,線上平台能釋放教師在以往批改作業的繁重工作,透過平台的分析工具即能分析學生的學習成效。如要加快線上學習平台的普及,她認為政府可為教師進行教學平台培訓課程,讓他們熟習平台的使用,令老師能善用平台作為教學工作,將省下的時間用在支援學生的學習進度、成長與精神健康需要。
 

胡艷芬(左二)表示,如要加快線上學習平台的普及,政府可為教師進行教學平台培訓課程。
胡艷芬(左二)表示,如要加快線上學習平台的普及,政府可為教師進行教學平台培訓課程。


 

關鍵字

最新回應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