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設計出色的課堂

2022-03-28 16:15

二○二一/二四是本校新三年發展計畫,本周期學校的其中一個關注事項是「推動團隊學習,邁向學習型組織,發展質素學校」。

栽千萬棵李桃,承先啟後薪傳火,上好每一節課,教好每位學生,必定是老師們堅定不移的共同信念。「把握先機,迎接挑戰,提升學習力」,成為發展學習型組織的重要策略。學習型組織將成員與工作持續地結合起來,使組織在個人、工作團隊及整個組織系統三個層次上得到共同發展,形成「學習——持續改進——建立競爭優勢」這一良性迴圈。

通過恒常開展公開課、課堂研究,鼓勵老師互相觀摩,分享教學心得,使學校成為一個尚學社群,促進老師專業成長,加速突破,提升教學質素、成效,讓學生想學、會學、自學。

在課程領導方面,校本管理促使課程更趨多元化,由學業導向,轉為語文能力與共通能力的培養,令學生學會學習;由單向教學,改為讓學生經歷過程的全方位學習;加上,教學內容須按學生不同學習能力作出調整,學校得因應老師的不同教學風格給予適當的專業回饋、培訓,讓他們掌握更有效的教學方法,建構六年一貫的校本課程。除了有合適的課程,要讓學生學得到、學得好,關鍵還在於「成功的課堂」。

當中,如何設計一堂好課堂?我們可以嘗試用三個方面來考慮:

一、課前:課堂的設計、教師的素養(教學基本功、教學機智、教學風格)和學生的預習;二、課堂:師生的互動質素、老師的感染力;三、課後:學生在知識、情感、態度上的鞏固或提高。

那一堂「好課」的標準又是甚麼呢?不就是課堂里有生活、課堂里有笑聲、課堂里有辯論、課堂里有尊重與默契、課堂里有遷移、課堂里有掌聲……

再具體一點,我們可以從教學過程理解「好課」的標準。課堂的理念是否清晰?目標是否明確?設計是否精到?過程是否流暢?方法是否恰當?目的是否達到?

我們下一期再談談須具備甚麼條件才算是一堂「好課」!


李鏡品
本欄由香港津貼中學議會校長撰寫;本文作者是佛教黃允畋中學校長、行政長官卓越教學獎嘉許狀得主。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2022年3月28日教育版專欄「校長有情」,原文標題為〈如何設計一堂「好課」〉。


延伸閱讀

疫情下的校園生活 中學校長:失去了見學生的樂趣 

津中樂道|掌握今天 

教育專欄|批判對錯行公義 憐憫眾生活慈仁 

正向教育|發掘強項 快樂起來 

上學如應酬? 中學校長:學校應是生命教育的地方 


立即下載|全新《星島頭條》APP: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