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老師傳授寫作要訣 帶學生考察社區 重建人際交流

2022-01-18 14:52

由於疫情,同學較少外出,加上人人習慣低頭看手機,缺乏了一些對生活的「觀察」和「感悟」人情的訓練。我們也知道文章要寫得好,對周遭的事物要有洞察力,能夠感受和共情,甚至加上自己的想像和創造,才能成就一篇經典。例如沈復的《閒情記趣》一文,當中通過兒童的眼光,明明只看到蚊子,就想像成飛舞的鶴,蹲下看花台草叢,則想像是森林,將日常生活的觀察變成一場大型的想像遊戲。通過仔細觀察,我們會發掘到生活不同的趣味,而觀察是寫文章重要的基礎之一。考察活動除了觀察環境,也可觀察人和人之間的交流,了解社區歷史時,同學可以通過提問,與不同的社區人士交流接觸,而真實的經歷,會令同學寫的文章更具體和深刻。

本校設計的考察活動,同學須按指定的考察路綫,除了觀察有歷史價值的建築物、社區小店等等,同學也有一些任務,嘗試和社區人士作交流,例如了解小店的歷史、與店主閒話家常……這些對習慣「低頭」的「社恐」,並不是容易的事,但為了寫好作文,組員之間也互相鼓勵完成任務。

回到校園,各組同學在課堂匯報考察所得,雖然只有兩條考察路綫,但相同路綫的組別匯報中不覺重複之餘更帶來驚喜。這些驚喜,正是人們交流中的獨特之處。有同學到學校附近考察,店主知道是鄰近學校,以相宜價錢售賣貨品給同學,關心她們的學習;一車行員工見同學四處張望,主動協助,更親身引領同學到達考察街道;在茶餐廳裏,同學見證了一位婆婆熟客跟夥計點餐:「照舊!」還有古董店伯伯主動向同學講述自己的興趣、退休生活等等。以上同學的分享與體會,正是我們生活中人與人相處之中最重要的一環——溝通,也是疫情中難得的相處經驗。這次課外考察,能帶給同學課本及網絡以外,難得而深刻的街道遊覽,暫且放下繁忙的課業,通過觀察、交談,認識自己生活的社區,重拾人與人之間有溫度的交流。

其實,寫作靈感正正來自我們的生活經驗,學生所欠缺的,就是生活的真切經驗與感受,我們為學生創造經驗,更勝課本中的千言萬語。

電郵:[email protected]

孔詠茵
本欄由學友社學友智庫專家及嘉賓輪流撰文,交流學與教經驗;本文作者為中學輔導主任高曉君和中國語文科主任孔詠茵。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2022年1月18日教育版專欄「學與教」,原文標題為〈練達人情即文章:生活的「觀察」和「感悟」〉。


延伸閱讀:

學友社十大新聞選舉 中學生有多關注國情?

融合教育|資深學校輔導員:香港的共融環境還有空間可以精益求精

讓幼兒快樂自主 不一樣的幼稚園表演

推動5Q教育 達到全人發展

價值觀教育|歷奇導師談堅毅 以女飛魚何詩蓓為例 鼓勵學生勇於嘗試


立即下載 | 全新《星島頭條》APP : 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