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教學生涯 蔡繼有總校長劉筱玲:繼續努力帶動語文學習的熱情

2022-01-06 14:34

我成為人師在上世紀六十年代,想當年任何人都可以教中文,中文不是選修科,我是一年的師範學制畢業,因為政府要趕着培訓老師,當年學校像雨後春筍,每一座徙置大廈的底層就是一所學校,每班最少四十五人,一周只有兩節空堂,現在的老師是很難想像到的!

九十年代,我成為校長,那是一個豐盛的年代,我經歷了升中試、學能測驗到派位,從預科到新高中,從大學精英化到普及化,時代的變遷,教育的改革,傳統與創新的衝擊,西方與東方思想的融和,教學方法可以改進,態度也可以轉變,我們鼓勵創新,但不能取代傳統,交流與分享是新世紀該走的路,教學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二○○○年,我和幾位有志之士成立了語文教育研究學會,把語文教師聯繫起來,為老師們開闢觀摩與交流的渠道,教無定法,有愛學習的老師,才會有愛學習的孩子!

二十多年來,感謝老師們的支持,二○○二年第一屆的兩岸四地教學觀摩交流在香港成功舉行,當年內地各省來了近百位老師,他們還是第一次到香港來,我們要逐一發信邀請,他們要獲批才能來港呢!還有台灣、澳門的老師們,大家匯聚香港觀摩四地代表老師的教學是難得的機會,因應各地文化及環境的不同,各有優點,隨後活動每年在四地輪流舉辦,去年因為疫情停辦了一屆,今天喜見各地的教學已不能劃清界綫,你的方法中有我,我中有你,分不出師從何方,那是我們四地交流的成果!

學會還有一個工作重點,就是舉行了二十屆的全港語文菁英計畫,感謝教育局全力的支持,二十年來我們堅持活學活用語文,更感謝學者和老師們歷年的無私參與,讓我們有機會從中評核香港孩子們語文的水平,並出版《菁英文集》供全港學校參考,活動中也看到各校老師們的苦心栽培,讓我們繼續努力帶動語文學習的熱情,傳承不能取代的文化!電郵:[email protected]

劉筱玲
作者為保良局蔡繼有學校總校長,五十年教育路上,培育子女無數。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2022年1月6日教育版專欄「親子同路」,原文標題為〈圓夢〉。


延伸閱讀:

劉筱玲:我手寫我口 提升寫作能力

快樂家庭|聊書會

快樂家庭|語文的天空


立即下載 | 全新《星島頭條》APP : 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