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育兒|生仔要考牌? 婚姻及家庭治療師:勿讓育兒變成壓力來源

2022-01-03 12:15

筆者是「八十後」婚姻及家庭治療師,也是兩個孩子的媽媽。感恩能夠在這個欄目跟讀者分享,有緣分讓你我遇上,雖然素未謀面,卻能透過這欄目小窗口,超越時空,彼此交流,令我想起精神分析大師榮格所提出的「共時性」(synchronicity)。

有人說「生仔要考牌」,考車牌要考筆試和路試,育兒也是理論和實踐的藝術。欄目名字是「小手牽大手」,寓意家長的成長不一定是完全依靠自己,有時候孩子的經驗及反應,也能夠成為父母成長的教材。往後,筆者會在這裏與大家分享不同家庭治療理論、自己作為媽媽的第一身實踐、以及從臨牀個案所獲得的體會,期望與大家一起考好車牌,在育兒路上「炒少啲車」,多點享受到沿路的人生風景。

事實上,香港人一向着重質素,對己、對人、對事都有一定要求。這種高要求亦見於父母身上。例如,很多父母不斷進修親子技巧,甚至可能於不自覺中,期望自己成為一百分的父母,令育兒變成壓力來源。


做足夠好 容許不完美

有趣的是,著名兒童心理學家Donald Winnicott卻曾說過,於教養子女這事上,做足夠好(good enough),如八十分,甚或七十分的父母,可能比做足一百分的父母,更為可取,對小孩子的成長更有裨益。

此話何解呢?足夠好的父母雖然只得八十分,做得並不完美,但大部分時間仍能以愛心和耐性回應幼兒的需要,包括生理上如飲食、衞生等的照顧,以及心理上如哄睡、陪伴、安撫等的滿足。然而,八十分父母也體會、接納和承認自己總有些時候並不完美,如分身不暇,或者沒足夠精神力量回應幼兒的所有身心需要,有些時間更會失手錯漏,未必事事擅長,做到完美無瑕。重要的是,八十分父母仍會穩定並持續地回應到子女大部分的需要,這樣已能有效幫助孩子掌握「客體恆常性」(object constancy)的概念,即令孩子相信即使關係中有張力、摩擦、甚至紛爭,關係仍然可以是正面、穩定而長久的。

至於那二十分的落差,正正是讓子女明白世事並不會完美,放下對他人有過於理想化的期望。因着子女有時被父母延遲滿足期望,甚至會感到輕微、可以承受的失望、焦慮、沮喪,子女會明白父母原來並不是完美無瑕,而是「好」、「壞」並存的人物。如果子女自小對主要照顧者(primary caregiver),如父母,建立了人性涵蓋黑白善惡的範式,並不以簡單善惡二元去分別,將有助他們將來更有信心和能力與不同的人建立關係。

所以,即使家長們下意識期許自己能做足一百分,甚至超越一百分的表現,也可刻意提醒自己︰如果做得並不完美,那可能一樣是對子女的好消息。八十分已經非常足夠了,就讓大家都學習放下對完美的執着吧。


文︰Kelly媽媽(80後婚姻及家庭治療師,兩個孩子的媽媽。)


電郵︰[email protected]

立即下載 | 全新《星島頭條》APP : 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