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育兒|子女「包拗頸」凡事說不 社工分享5招令孩子乖乖服從

2021-12-28 12:39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各位父母,你的孩子是否經常將「唔要」、「唔制」、「唔想」等字掛在口邊?這樣又會否令你感到苦惱,不知如何應對?孩子事事說「不」,可能因為他們開始有自主的意識,希望有話事權,以致出現這些父母眼中的「反叛」行為。

孩子經常說「唔要」、「唔制」等字,真令你感到苦惱,不知如何是好。其實,當父母遇到這類問題時,只需避免用提問句、以直接和簡單的語句與他們溝通、在適當時給予選擇的權利,以及用正面字眼取代「不」,自然可以輕鬆化解孩子說「不」的煩惱!


避免用提問句

接近兩歲的孩子已開始有自我意識、意願和意圖,經常向父母說「不」,以致父母認定他們「唔乖」、「唔聽話」,互相角力,影響親子關係。這時候,父母首要學習與孩子溝通,期望他們完成某些任務時,不宜用提問句形式,例如「食飯好唔好?」、「飲水好唔好?飲水對身體好,你乖啦,飲啦好唔好?」。


指示簡短直接

雖然「好唔好?」是很多父母常見的口頭禪,希望減少指令的壓迫感,增加孩子執行指示的動力,以及表現出尊重他們;然而,當父母的指示實際是不可以讓孩子選擇,而他們的回應是「唔好」、「唔要」時,便會造成假民主的情況,孩子以為可以選擇,事實並非如此,令他們覺得父母沒有聽取其意見,亦不尊重他們的選擇。所以,父母向孩子作出必須執行的指示時,宜用直接和簡短的語句,例如:「我哋依家食飯喇!」、「囡囡,你要飲水。」


給予選擇權利

父母可以在適當的時候,讓孩子擁有合理的選擇權,但需設定底線,考慮當時的環境安全、時間限制及孩子的能力,來判斷他們可選擇的空間;並讓他們表達自己的意願,減少說「不」的機會,例如當孩子在公園玩耍時,到了預先協定好的時間也不願離開,父母不用跟他們硬碰,可給他們一些選擇,說「你想玩多一次滑梯,還是跑多一個圈就回家?」。


採用正面字眼

與其用負面的字眼經常向孩子說不,倒不如用正面的字眼讓他們知道可以做甚麼。例如孩子跑來跑去,父母每每說:「不准跑」,但孩子雖然不跑,卻跳,於是父母又說:「不准跳」,因此令他們無所適從,不知道甚麼才可以做。父母宜將心底期望孩子做的事情,用正面的字眼說出:「請你坐好」。又例如孩子用手打人,很多父母會立即說:「手不可以用來打人!」而是你可以跟他們說:「手可以用來握手、畫畫、吃東西、擁抱…」,讓他們知道手的正確用途。


放手讓孩子成長

總括而言,父母要了解孩子說「不」是成長發展歷程的一部份,由於大約兩歲的孩子開始自我意識增加,且追求獨立自主,在生活上很多事情都想要自己嘗試,所以在安全的情況下,父母可以放手讓他們嘗試,並從旁支持。倘若父母與孩子面對衝突時,父母切忌硬碰硬,最好以正面的溝通去疏導對立局面,這樣既不會破壞親子關係,還可以鼓勵孩子敢於表達自己的想法,培養他們勇於嘗試的良好習慣,邁向成長。


以上資料由慈慧幼苗親子學堂資深註冊社工吳彩輝提供

© 2021 Healthy Seed Limited
慈慧幼苗授權轉載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