牆角寒梅|關注學生精神健康 各界攜手合作

2021-11-17 09:46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近月,本港接連發生學生懷疑自殺事件,引起社會大眾的憂慮。教育局上月向學校發信,希望與學校攜手加強預防工作,關注學生的精神健康和辨識自殺危機訊號,為高危學生提供支援,防止自殺事件再次發生。

筆者認為,切勿將學生自殺現象簡單化、以單一因素概括自殺原因,甚至將悲劇歸咎於青少年的抗壓能力低,漠視長期的影響。學生的自殺行為是由情緒、家庭、朋輩關係或學校適應問題等多種互相影響的因素造成,學校須洞悉與學生自殺行為有關連的「危險因素」,包括生理、心理、認知及環境因素,例如學生是否有身體或精神疾病、自尊感低落、承受壓力、思想固執、與家人關係疏離和朋輩關係欠佳等。若學生涉及多項危機因素,學校要及早識別並採取措施介入其中。

同時,學校要增強具有預防作用、提升學生抗逆力和減低自殺行為風險的「保護因素」,營造和諧和關愛的校園氛圍,加強精神健康和生命教育工作,教導學生以正面角度認識壓力、建立自我價值和愛惜生命,培育他們積極的人生觀。學校要從不同途徑傾聽學生的心聲,老師應加強「守門人」的角色,識別和幫助高危學生,並安排輔導人員和專業人士提供支援,從內到外提升保護因素。

以本校為例,本校參與了「賽馬會幸福校園實踐計畫」,以打造一個幸福校園環境。本校設有專業健身室,藉着體能訓練,培養學生做運動的習慣;而興建中的貓舍及靜觀室,希望讓學生通過照顧流浪貓,學習善待及尊重生命;學生在靜觀室進行靜觀練習,令身心靈得到放鬆。通過環境營造,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和全人發展。

另外,不少學生自殺個案與家庭矛盾及家庭支援薄弱有關。學校應聯同社會的專業人士支援家庭,展開家長教育,協助減少家庭衝突和提升家庭對學生的關顧功能。

只有學校與家庭、政府和社區攜手合作,才能形成一個完整且穩固的安全網。在安全網的保護下,學生感受到社會各界的關心,知道自己有困難時會得到幫助,才會看到前路的曙光,對未來充滿希望。

電郵:[email protected]

李建文
作者為天主教慈幼會伍少梅中學校長,從事教育工作逾廿載。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11月17日教育版專欄「校長有情」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