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生混淆史實 秋瑾再被「穿越」

2021-11-05 16:22

清末犧性的秋瑾,被考生「穿越」錯答在民初爭取女權。 資料圖片
清末犧性的秋瑾,被考生「穿越」錯答在民初爭取女權。 資料圖片

繼去年考生錯答秋瑾於黃花崗之役就義後,今屆有考生在中史科再為清末犧牲的革命志士秋瑾「穿越」。考試報告直指考生混淆史實,有人誤指秋瑾在民初爭取女性參政,甚至在抗戰時「宣傳愛國」。有中學校長形容,考生猶如「泡杯麵」不花時間處理,對基本史實與資料不熟悉,結果胡亂作答。


1907年已被清廷處決

歷史時空錯亂,是文憑試中史科的常見謬誤,今年革命志士秋瑾再次「被穿越」。考試報告直指「常有」考生指秋瑾在民初為女性爭取參政,甚至指她在日本侵華期間擔當「宣傳愛國」的重要角色,但實際上她於一九○七年已被清廷處決而犧性,批評考生「時序不明、援例失當」。

不少基本概念亦見混淆,有考生把民初的五四新文化運動,誤認於晚清發生;把文革後上台的中共領導人華國鋒,誤認為「四人幫」成員;甚至有考生辨識地圖地名時,把深圳誤認為香港或澳門,把福州誤認為南京。

資深中史科教師、李求恩紀念中學署任校長徐曉琦形容,有考生學習與應試態度猶如「泡杯麵」,「只用短時間寫資料,但對史實卻一點也不熟,平時不花心機時間去處理與鑽研,結果亂吹一通」。

他認為報告啟示學生平時應多看課外書、網上資料等釐清概念,教師亦宜協助他們梳理。


校長指考生如「泡杯麵」

另外,屬必修必考的通識教育科,報告指不少考生在卷一資料回應題,未能比較及綜合資料,在問及太陽能多大促進中國可持續發展的題目,不少人更未全面引用資料,「只憑常理推論,流於空泛」。卷二延伸回應題,考生亦「稍欠理想」,有人混淆電子支付與消費模式,答非所問而失分。

記者 梁子健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