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專欄】社會服務的意義

2020-07-13 11:05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新高中學制下,「其他學習經歷(Other Learning Experiences, OLE)」是課程組成的一部分,佔總課時約百分之十至十五,與四個核心科目及兩至三個選修科目相輔相成,期望可讓學生達至全人發展。高中同學需要參與五個學習經歷範疇,其中之一是社會服務(community service)。社會服務可以提升參與者對社會的承擔(commitment)及個人溝通(communication)能力。在服務前,大家須承擔(commit)任務的委託(commission),繼而通過籌組工作委員會(committee),與組員們訂立共同的(common)目標,而服務後要寫實況報道(commentary),反思服務學習的成果。過程中,組員們需要互動溝通(communicate),懂得提出建設性批評(comment),從而充分發揮合作及解難的能力。

社會服務絕不是要參與者變成古時的奴隸(serf),執行卑屈的(servile)工作,而應似現代的警官/沙展(sergeant),成為市民的僕人(servant),貢獻力量。在直接服務(serve)或提供一系列(series)或連串的(serial)服務(service)時,同學仍應以嚴肅的(serious)態度,採取堅定自信的(assertive)精神,嚴謹地執行任務。

舉例,若任務是要為長者在嘉年華活動中設計或提供一份食物(serving),大家別小看當中的細節。組員們除了要預備餐巾(serviette)、設計餐後甜品(dessert)這些具體實務外,若然能做到以下窩心到位的點滴,就會得到難能可貴而應得的(deserved)經歷:懂得觀察(observe)受眾的反應,從而作出應變;事前加入(insert)心思,令流程不太老套;留意天文台(observatory)的天氣預告,避免食物變壞;節約/保護(conserve)物資,亦預留(reserve)不過於保守的(conservative)後備品;少用食物防腐劑(preservatives),選用低糖和健康的食材等。此外,還要準備耐心地聆聽長者冗長的講話(sermon),分享長者娓娓道來的故事。

社會服務是一項志願的(voluntary)工作。做個有承擔的義工(volunteer),可以達成個人自由的意志(volition)及願望(will / wish),並體會「施比受更有福」的道理!各位,與其埋怨社會上有太多惡毒的(malevolent)事情,不如積極參與、體會和分享這份善意的(benevolent)義務事工吧!

伍德基
本文作者為香港中文大學校友會聯會張煊昌中學校長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7月13日教育版專欄「校長有情」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